N本报记者 李建芳 李薇
新学期开始,又有一批孩子即将步入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的大门,开始一段崭新的学习生活。与老生重返校园不同的是,对新生而言,环境是新的,同学是新的,老师也是新的,在进入新的学习阶段之前,孩子最重要的是先适应。
本报特别邀请了四位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的专家、老师,为孩子和家长提供一些建议,帮助学生能尽快融入新环境,适应新的学习阶段。
【案例】
女儿上小学 妈妈忙准备
今年9月,福州王女士的女儿就是鼓楼实验小学的一年级新生了。为了让孩子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暑假期间,王女士把孩子送进了一家教育培训机构的“幼小衔接班”。班上的任课教师都是小学老师,教学的内容有拼音、20以内的加减等等,上课也完全按照小学的模式,坐姿要端正,书本文具摆放好,回答问题先举手,课后还有布置作业。这样的课每周3次,上了一个多月。
由于小学上学时间比幼儿园早,王女士从上周开始调整孩子的作息。之前孩子爱玩,晚上通常要到10点甚至11点才上床,现在,她要求女儿晚上8点半就上床,并不断告诉女儿,小学跟幼儿园不一样,不能
想睡到几点就睡到几点,也不能迟到。
此外,王女士也鼓励孩子自己整理东西、自己独立入睡、加快吃饭速度等等。尽管准备工作做了不少,但王女士还是担心孩子不能适应小学生活,因为“到目前为止,孩子对上小学这件事,好像还是没什么概念”。
新生家长们 都有点紧张
郑女士的女儿开学后在福州时代中学念初一。谈起女儿的初中生活,郑女士坦承有一点紧张,“不是紧张孩子能不能尽快熟悉新集体,而是紧张孩子学习能否跟得上,毕竟时代中学竞争太激烈了。”
郑女士说,孩子的主动性稍差一些,而初中的科目比小学多了很多,在时间的安排和分配上需要更加科学合理,对孩子行为习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需要好好花一番心思。
家住福州五凤兰庭的李女士,孩子今年第一次上幼儿园。因为孩子个性温和,她特别担心孩子在幼儿园里被人欺负。福州黄女士的儿子今年也是第一次入园,她一肚子担忧:
孩子能不能适应?哭闹的时候能不能马上得到安抚?班上孩子那么多,老师顾得过来吗?孩子会不会很容易生病?……
采访中记者发现,无论是刚上幼儿园、刚上小学,还是小升初、初升高,新生家长们普遍有点紧张,他们最担心的是孩子不能适应新环境,学习跟不上。
【支招】
第一次上幼儿园:帮孩子度过“分离焦虑期”
指导老师:省直广厦幼儿园园长林民芳
孩子刚上幼儿园开始群体生活,要经历一个“分离焦虑”的阶段,有时我们把它称为孩子人生的第二次“断奶”。它的表现形式是:孩子在幼儿园哭闹不止、闷闷不乐、尿裤子,甚至不吃不喝等。对此,家长应从心理、能力、物质等三方面做准备。心理方面,家长可以多和孩子说说幼儿园好玩的地方,比如有很多玩具、有很多小朋友一起玩,让孩子对幼儿园的生活有些期待,同时可以带孩子去幼儿园走一走、玩一玩。在能力准备上,可以在入园前训练孩子拿勺、扶碗、独立睡觉、穿脱衣服、有话敢说等能力,并形成听从指令的规则意识。在物质上,可以给孩子备好入园的拖鞋、衣裤等物品。
如果孩子入园后发生严重的“分离焦虑”,怎么办?林园长说,家长要注意以下几件事:
一是坚持每天与孩子道别,不要怕孩子哭闹而偷偷溜走,这样一来,等孩子发现看不见家长时,心里会更慌。离开幼儿园时,也不要“一步三回头”,而是和孩子说完傍晚再来接他后果断离开。
二是每天接孩子回家时,不要问孩子“今天哭了吗”等消极问题,而是要问一些愉悦的问题,引导孩子回忆一天之中快乐的幼儿园生活。
三是要坚持送孩子入园,不能因为孩子哭闹就妥协,把他留在家里。
对于幼儿园,林民芳也推荐了几个“招数”,比如,当孩子不吃不喝、不肯接受老师喂饭时,可以让大班的哥哥姐姐或同班适应更快的孩子来喂饭,孩子帮孩子的效果可能会更好。幼儿园还可以在班里准备全家福照片墙,让每个孩子都带一张家庭照片,孩子要是想爸爸妈妈了,就去照片墙看看,让他感觉到父母一直在他身边。
幼小衔接:“家长千万别让孩子害怕”
指导老师:福州教育学院二附小教科室主任肖铭老师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顺利适应小学生活?这里有几点建议。
第一个建议是,“家长千万不要让孩子害怕”。肖老师举了一个例子:一次新生家访,他牵着一名小女孩的手问:你喜欢上小学吗?小女孩很干脆地回答:“不喜欢!因为爸爸妈妈说作业很多!”肖老师说,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做好心理准备”,会提前告诉孩子“小学作业可多啦”、“小学老师比幼儿园严厉”、“迟到了要被罚站”……尽管出发点是善意的,但实际上却造成了孩子对上小学的抵触心理。他建议,爸爸妈妈要培养孩子作为一名小学生的自豪感。比如作业的问题,可以这么说:孩子,小学老师会布置一些作业,但只要你认真上课,肯定能很快完成。
第二个建议是,加强亲子互动——亲子聊天、亲子共玩、亲子共读。聊天,可以了解孩子对老师的评价、对学校的看法、对同学的感受,把握孩子的心理状态。游戏,可以实现“玩中学”。例如,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制作胸卡,在卡上写下孩子的名字、家长的电话;也可以跟孩子一起模拟上学第一天的课堂情景,让孩子学会介绍自己。
读书,指的是课外阅读。阅读可以帮助孩子实现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可以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而“心静下来的孩子,不用担心他读书读不下去”。
第三个建议是,不要只关心孩子的成绩。一年级小学生要注重行为习惯的养成,应该做到“书包自己背、学具自己整理归位、作业自己收好、个人卫生自己做”。肖老师说,孩子刚开始做,一定会乱、会慢,但家长千万不要因此而代劳,否则就是“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权利”,给他们一点时间和耐心,孩子会做得越来越好。
小学升初中:用“学步期”心态允许孩子犯错
指导老师:福州华伦中学校长林捷冬
初中孩子开始进入青春期,进入由儿童发展到成人的过渡阶段,这一阶段,孩子在身心两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很多家长会发现,刚上初中的孩子突然变得“不听话”了。林捷冬说,这说明孩子的自主意识在逐步增强,家长要注意保护好孩子的自主意识,多和孩子沟通,多倾听孩子,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
在小升初阶段,林捷冬建议家长先不要急着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而是多关心孩子的心情,允许孩子在进入新环境时出现焦虑、孤独、不安情绪,用更平等和友好的方式帮助孩子一起努力度过。
林捷冬说,小学毕业到初一这个阶段,孩子会出现两大典型问题,一是“摔跤”,就是经常犯错误;二是“逃避”,原来学习成绩不错的现在不学了,出现了逃学、迷恋上网等情况。
这两件事情如果处理不好,不仅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也会影响亲子关系。
他认为,小升初阶段可以说是孩子人生的第二次“学步期”,家长应该回到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时的心态,允许孩子失败、犯错。“不要拿孩子跟别的孩子做‘负比较’。”林捷冬说,有的家长喜欢和孩子说,要对孩子所作的努力及时肯定,用等待“花苞”绽放的心态来等待孩子的成长。
初中升高中:高一是“倒模子”阶段
指导老师:师大附中校长助理、高级教师王焕蒲
王焕蒲老师认为,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后,高一是“倒模子”阶段,高一走得好,高二、高三就会顺理成章。
那么,刚结束初中生活的新高一学生,如何在“倒模子”阶段做好自己呢?
首先是明确自己的成长发展目标,树立远大抱负,严格要求自己。
其次,掌握高中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高中学习习惯。比起初中,高中课程科目多,学习内容多,难度也大。一要主动学习,善于钻研,思考与提问在高中的课堂学习中尤其重要。二要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各学科学习方法策略。
三是建立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师生关系将直接影响你的学习,让新老师尽快了解自己是非常重要的。多和老师交流,告诉老师你的想法和感受,尽快建立师生之间和谐的情感关系。同时,要迅速适应高中老师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