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N07版:文化周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省图的那些馆长们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1年9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省图的那些馆长们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省图东街馆舍
管义华
黄葆铖
谢大祉
吴曾祺
 

N本报记者 郭大路

上周说到100年前省图成立,福州人对省图设在越山书院非常不满意,至少有两份本地报纸都吵吵嚷嚷批评了这个地点。越山书院在哪?有记载说是“北库弄”,在如今的三角井一带,大约是省公安厅那个位置,那地方近北门,按当时的空间概念,是快要出北城门了。

现在回头看,幸亏把地点设在越山书院。因为刚过半年,1911年11月8日,福州革命党人在于山打了一场光复战役,烧了不少房子,包括于山脚下的鳌峰书院,在这场战役中都烧成了废墟。省图试办时曾设在鳌峰书院,也收纳了鳌峰书院的全部藏书。那半年里大概都忙着把书搬走。虽然挨了批评,但这第一批藏书却因此逃过一劫。

改朝换代之后,馆长也换了新人。这位新馆长就是黄花岗烈士林觉民的嗣父,林孝颖。

林觉民的嗣父和省图第一次搬迁

按记载,林孝颖在1912年到1914年10月间任馆长。在林孝颖任内,“1913年9月,教育司改为教育科,隶属于民政长公署,图书馆随即移入原教育司司署所在地——正谊书院旧址(今福州市东街28号)。”那时司长是黄展云。搬迁的大主意,也是黄展云决定的。林孝颖在1914年去职,被“另候差委”。

我们怀疑林孝颖的任职和去职都和林觉民有关。林觉民牺牲后,林孝颖马上变卖家产,带着嗣子的遗孤躲进早题巷,革命胜利了,有人帮他谋个职位安身也属正常,况且他本来旧学底子不错,诗词在福州城内也还有名气;让他“去职”的,是1914年5月来闽任福建巡按使的许世英。许世英把省图改名为“福建省立第一图书馆”。

说起这许世英,本来是前清官员。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慈禧、光绪出奔西安,在两宫回銮时,许世英由于护驾有功,被提拔为四品官,辛亥革命让他的大好前程毁于一旦,他对革命党估计正恨得咬牙切齿。幸亏他够能混,马上转身高攀段祺瑞,总算捞个福建巡按使当当,这时岂有不开掉林孝颖的道理?

“无米之炊”的省图和“走马灯”馆长

咱们还是说说林孝颖之后的几位馆长,从1914年到1917年这4年间,省图竟有7个馆长,管义华、汪洋(代)、俞锷、胡韫玉(代)、王亮澂、黄葆钺、吴曾祺,每个人在职都不超过一年。不过,省图的馆长都没有等闲之辈,比如管义华、俞锷、胡韫玉,这3位还都是南社的才子,民国时期,“文有南社,武有黄埔”,可见南社在文化界的历史地位。管义华当馆长时才22岁,已颇有才名,传世的戏曲剧本有《江南燕》。至于俞锷,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时,俞锷当过临时政府秘书,他学问也好,中国国家图书馆现今还存着他的好些著作。黄葆钺是长乐人,离开省图后,他在商务印书馆的美术部当了20多年主任,黄葆钺在书画、篆刻方面造诣很深,与王福厂、马公愚齐名,称“海上三老”,与章太炎、吴昌硕等名家交情极好,他在审定书画方面赫赫有名,与姚虞琴、吴湖帆、张大壮并称,号“沪滨四慧眼”。而吴曾祺,辛亥前就协助张元济、高梦旦办涵芬楼图书馆,收藏海内珍本秘本,选古今名人所作文近万篇,编成《涵芬楼古今文钞》一百册,早已成名了。

馆长为什么换得那么勤?那时的馆长还真没有什么好做的,按照陈遵统《福建编年史》记载,许世英辖下的省图,“每月经费只有160元”,却有“馆长1人,干事员4人”,这点钱,够发工资还够日常运作呢?虽然那时省图也订了些章程,免费发放阅览券,却没什么读者。阅览券分为长期阅览券和一次阅览券两种,不公开发放,“请求阅览者,由馆长酌量给与之”。到“1916年,印有图书目录一册”,已算是几年内唯一的成绩了。人事频频更迭,省图发展被荒废,这都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到上世纪的20年代初,军阀混战,省图馆舍常被驻军占用,馆务就停顿下来了。最坏的是孙传芳、周荫人部入闽,馆舍因为地处中心,被征来驻兵,1917年存在省图的《(道光)福建通志》、《正谊堂全书》珍贵板片,被大字不识的大兵拿来当柴火烧,也有识货的,像安徽籍的某军阀,派人“来图书馆捆载十数箱书籍而去”。

省图的第一次“中兴”:一个雏形的公立图书馆

1924年,黄翼云来视察图书馆,只见满地狼藉,查看福州刘孟纯寄存珍本的两个书橱,书籍颠倒错乱,丢失了三分之二。管理员重新整理后,将剩余图书列出书目,经与原馆藏书目核对,图书已损失十分之三四。而后,教育厅以图书无多,经费拮据,每月只供100元作看守之用,馆务停办。至此,福建省立第一图书馆已名存实亡。后来担任福建省政府教育厅长的程时煃曾感叹:“在福建数十年来军阀摧残之下,教育事业的衰败,真是不堪回首了。全省连一个藏书楼式的图书馆,都逼得到中途停闭。”

省图中兴的大事,还亏得这位程时煃出手。程时煃是江西新建人,在日本和美国都留过学。程家当时在国民党内赫赫有名,程天放官至国民党宣传部部长,程时煃当过福建、江西的教育厅长;程懋型、程时煯先后担任民国时期江西的建设厅长、江西省田赋粮食处处长(相当于财政厅厅长)。福建算是沾了程家的光,程时煃到福建任职教育厅长后,特意跑到首都南京,争取到盐务稽核所每月拨付12万元教育经费保障,这也是当时罕见的“以私权谋公利”的例子。

程时煃一上任,图书室管理员姚大霖马上将撰写的《上程厅长设立图书馆计划书》呈上,程时煃也立即向福建省政府委员会提交重建图书馆的计划,要求收回民国日报馆作为福建公立图书馆馆舍。议案得到省委会一致通过。由于经费紧张,程时煃提出办馆宗旨:“要以最少的金钱,得最好的书籍,供最多的人民阅览。”

1928年10月,程时煃任命侯鸿鉴、谢大祉、姚大霖三人为福建公立图书馆筹备员,迅速推进图书馆重建筹备工作。从委任筹备员到正式开馆,只花了77天。77天内,他们要修缮馆舍,还要将堆积在教育厅4大车共500余种存书搬回图书馆,并按照《世界图书分类法》进行编目整理,尽力保存福州四大书院旧藏,又在省政府接洽领取法政存书8橱共3804册,充实馆藏。另外向社会征集部分图书,还亲自参与选购上海各大书局出版的科学新书和杂志。为节省经费,他们动用私人关系,争取到购书优惠。这样,两个半月的辛勤工作,他们整理旧书700余种计2000余册,购买新书2000余种计3000余册。做了这么多工作的筹备馆员们,这三个月里都只发放半薪。当时跟着程时煃的福建教育厅秘书侯鸿鉴,也是出自南社的才子,创办过无锡图书馆,后来还做过上海致用大学校长,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教育家,在筹建办馆期间,不但没有拿过一分钱津贴,还利用关系,免费争取到省军事厅兵工厂遗留的器具,来充当图书馆办公设备。整个筹建阶段,实际花费仅仅3009.8元,真正实现了程时煃的办馆宗旨。

“一个雏形的公立图书馆”就此建立起来了,1929年元旦,省图重新开馆,并在之前两星期开放一部分阅览室。开馆之前,省图在福州各大报馆连续刊登3天广告,1929年1月1日下午,福建公立图书馆在社会各界人士的热切期盼中,举办隆重的开馆典礼暨谢大祉馆长就职典礼。谢大祉发言说:“无论男女老幼,以及聋哑,读书的机会,一切都是平等的”,这是传统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转变的重要标志。

馆长们的故事今天先说到这里,后事如何,下周继续分解。

□最近一周

画展:《笔墨终结之后:中国式风景》

9月8日,一场马拉松式艺术展将在苏州本色美术馆开幕。这场名为《笔墨终结之后:中国式风景》的展览,将在长达半年的展出时间内,持续探讨中国画的当代化和中国当代艺术如何从中国文化的脉络中寻找再生契机的问题。本次展览的15位参展艺术家及作品,上至已作古的郎静山、吴冠中,中到尚扬、申凡、夏小万,下至未届而立之年的年轻艺术家,国画、油画、炭笔画、装置、摄影、影像、互动多媒体等,突破了不同媒介、艺术门类的差异。作品共同点是:很中国,很当代。据悉,该展将展至2012年3月9日。学术主持许江。策展人项丽萍,曾参与策划第六、七、八届上海双年展等重大艺术展。

黄云溪艺术捐赠展

8月30日至9月4日,黄云溪艺术捐赠展在福建省美术馆展出。黄云溪1920年出生于福建省南安县诗山坊前村,1944年赴台,1950年师从国画大师溥心畲,成为入室弟子,得赐名“云溪”。黄云溪擅长山水人物,长于行草书法,其画高古出尘,其书简淡朴茂。日前,老人以九十高龄专程返乡,并向福建省美术馆无偿捐出历年作品121件,其中国画93件,书法28件,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讲座:漫谈文学教育:记忆、角度与心灵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余岱宗将通过对不同人士对童年成长的叙事的分析,表明教育叙事的重要性。时间:9月3日上午9:30;地点:省图书馆一楼多功能厅。

出版:《福州高校新生导航图》出版

由福建省制图院与福建省地图出版社联合编制的《福州高校新生导航图》昨日面市,这将是全省第一张专门为高校新生而创作的、最全面、最详尽的出行指南地图。据介绍,该地图正面采用时下流行的手绘图模式,结合照片及以亲身体验的闲适笔调,对东街口、中亭街、宝龙城市广场、万达金融街和仓山学生街五大商圈进行了详细介绍导览,背面则采用最新福州城市地理信息数据,用先进计算机制图技术,详尽表示福州道路交通、各大高校及主要旅游景点、文化、娱乐、购物、公共设施等大学新生最需要和最为关注的信息。(郭大路 宋晖)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