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9版:特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下田地、 进大棚 她就是“收成保障”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1年9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田地、 进大棚 她就是“收成保障”
老科协的蔬菜专家林碧英,与福建绿嘉生态农业公司结缘,帮扶闽清农户种植番茄新品种、果红高产,推广种植千余亩,助农民增收
老科协林老师进大棚指导农业技术员
 

N本报记者 章微/文 肖春道/图

本报讯 昨天上午11点半,林碧英刚开完会,一看手机,3个未接电话。她赶紧回拨过去,电话那头,农民技术员颜品清甚是着急:“林老师,台风下了几天大雨,雨后番茄苗床还能播种吗?”放下电话,林碧英顾不上吃饭,也顾不上回家换鞋服,直接驱车前往闽清塔庄镇番茄种植基地。

林碧英是福州老科协的一员,也是位蔬菜专家。自从老科协帮扶福建绿嘉生态农业公司种番茄,她就成了这家公司的义务技术总监。

雨中下地头 女专家健步如飞

这几天正值闽清番茄播种,收成好不好,一半得靠苗。颜品清拿不准雨停后能不能播种,就向林碧英“求救”。

一路上大雨瓢泼,到了塔庄镇,前往番茄苗床基地的路泥泞不堪,无法通行,林碧英只好改往番茄大棚。

前往大棚的泥路也被打得稀烂,她踩着高跟鞋就从泥水里踩过,“我们常下乡,比这难走的路我们都走过,要不是开会要求穿正装,能走得更快。”她快人快语,身手也很矫健,迅速进入大棚。

“种番茄的地一定要整成馒头状,水才能往下流,不会积水伤根。”林碧英耐心指导着颜品清,土里要埋上有机肥,再撒上石灰,中和土壤酸性。土壤要营养丰富,才能种出好的蔬菜。

出了大棚,林碧英叮嘱:大雨后,露天的苗床土壤容易板结,要重新规整后才能播种。

农户没底气种番茄,老科协来帮助

福建绿嘉生态农业公司和老科协的结缘还要从4年前说起。

4年前,福州老科协会长张守祥下乡调研,进到绿嘉农业的蔬菜基地,建议种经济价值高的番茄。董事长翁新忠坦言:“没人,没技术,不敢轻易种番茄。”张守祥说:“你放心,老科协给你找人、找技术、找品种,你只管放心种,然后带动周边农民种。”

一周后,老科协找来了几位蔬菜专家,林碧英是其中一位,以及农民技术员颜品清。专家们在南通、闽清田间试种了20多种番茄品种,观察、筛选出优质、抗病、高产,又适应本地栽种的2个品种。去年,翁新忠在闽清种了60亩的番茄,其中筛选出来的“金钻宝玛”番茄,亩产12000多斤,番茄果红,卖相特别好,比其他番茄贵了3~5毛钱。

农民见试种成功,纷纷引进。老科协筛选出的2个品种,很快得到推广,如今已推广种植1000多亩,增产又增收。

闽清罕见低温,专家妙招助番茄过冬

去年春节前,闽清遭遇了罕见低温寒潮,天气预报显示,近期最低温零下4摄氏度。从未经历如此严寒的闽清番茄能否安然过冬?颜品清心里没底。他又一次向林碧英求助。

“在大棚内加浴霸,晚上给大棚加温。”林碧英果断地给出了解决方案。十几个番茄大棚立即拉来了电线,陆续装上了浴霸,温暖过冬。而4个大棚因为来不及装浴霸,减产了60%。

种了30多年番茄的颜品清感激得不得了,说:“过去农民种菜靠经验,有了专家,靠科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