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福建新闻·综合
3上一版  下一版4
 
陈凌立,一路走好!
盗用朋友公司印章 骗取140万元铝锭
素色·素秋
高温抬头雷雨回头
莆田千名志愿者上街清淤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1年9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陈凌立,一路走好!
9月1日,在莆田抗洪抢险中,巨浪掀翻了他乘坐的冲锋舟,这位预备役战士把身边的小女孩推向安全的台阶,自己却被卷入泄洪涵洞里,消失在洪水中……
 

N福建日报 刘益清 阮锡桂 何金 陈建平

2日5时30分许,经各界近20个小时的全力搜救,福建陆军预备役高炮三团战士陈凌立的遗体,在福厦路城厢区路段一座小桥下方的河滩上被找到。

21岁的生命,从此定格;短暂的青春,从此消逝。

从小热爱军营曾在雪域高原服役两年

1990年4月,陈凌立出生在莆田涵江区白塘镇江尾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由于家庭拮据,他从小就养成了吃苦耐劳的习惯。

“他像东北汉子般豪爽,为人仗义,重义气,很有人缘。”说起小侄儿,叔叔陈玉粦说,乡亲朋友只要有事找他,他总是二话不说便伸出援手。

陈凌立父亲30年前也是名军人,从小,陈凌立便无限向往军营。

2008年,他应征入伍。当地人武部领导问他:“想过去哪吗?”“去西藏!”他斩钉截铁地说,“只有到最艰苦的地方,才能锻炼人的意志;只有到最艰苦的地方,才能当出‘兵味’。”

两年雪域高原的历练,让他成为一名工程兵,还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去年,就在他退伍前,还荣立三等功。

不论在东南沿海的老家还是在雪域高原的军营,乐于助人、甘于奉献的品性始终与他相伴。由于家庭收入微薄,在西藏服役两年间,他把所有的津贴都寄回家。

退伍后,本来可在家休息一年等安排工作,但他一天也闲不住,四处求职,很快就在莆田一家酒店做了保安。

今年3月,得知福建陆军预备役高炮三团招募预备役民兵的消息,他主动加入。8月14日,预备役民兵集训,他告假赶赴集训地,以出色的表现得到团里上下好评。

“陈凌立过硬的专业素质,令人刮目相看。以压8发2排炮弹为例,一般士兵需11秒,而他9秒就可完成。”连长曹存良说。

奋力一推,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

2011年9月1日,特大暴雨突袭莆田,城区告急。

9时20分,福建陆军预备役高炮三团接到告急电话:福厦路贝克啤酒厂附近有群众被洪水围困,情况危急,先期赶赴的橡皮艇搁浅,请速派冲锋舟援救。

营长杜明峰急召参战人员。“我是工程兵,能操舟冲浪,能在复杂环境中作战。”陈凌立自告奋勇。

随即,由7人组成的小分队驾着冲锋舟劈浪前进。

出发不到1000米的路程,陈凌立和战友们协同作战,先后救上了6名被困洪涛中的群众。

途中,一个巨浪突然袭来,将舟上的小女孩卷入洪水。女孩父母、营长、士兵黄纪天等4人迅即跳入水中救人。

这时,又一个巨浪袭来,失去平衡的冲锋舟一个侧翻,倒扣在水中。从冲锋舟右侧入水的陈凌立,奋力推开如山般压来的浪头,突然看到落入水中的小女孩就在他身边。于是,他顾不上个人安危,使出浑身力气,将小女孩推向安全的台阶。

这一推,给了小女孩生的希望。然而,几乎在同一瞬间,汹涌袭来的大浪,将他卷入险情莫测的泄洪涵洞里,消失在洪水中……

为找他,莆田军民展开拉网式搜寻

1日临近12时,洪水慢慢退去,但是,陈凌立仍不知所踪。

凌立,你到底在哪啊?面对满目疮痍的泄洪沟两岸,参谋长孙新军、营长等人脸上挂满了焦虑不安的表情。

顾不上吃饭,大家只草草喝了几口水,就沿着泄洪沟向下游一路搜寻。

这时,三团机关20多名工作人员不约而同闻讯赶来,纷纷加入搜寻队伍中。在满是泥泞的河岸两边、国道两侧,狼藉的建筑工地中,一遍遍寻找亲密的战友,一声声呼唤凌立的名字。

在国道小桥的下方,莆田军分区作训科科长涂必武率领几十名战士重启橡皮艇,向泄洪沟至木兰溪交汇的纵深处搜寻。

省军分区李副司令员和预备役高炮师郭师长、莆田市委书记杨根生专程赶来,要求大家全力以赴,实施拉网式搜寻。

16时许,陈凌立老家涵江白塘镇人武部干事王军和江尾村主任郑振龙,驱车沿着积满水的国道,奔向城厢区。

被陈凌立从洪水中救上的农民龚瑞煌、黄志宏也加入搜寻的队伍中……

夜幕降临了,雾霭沉沉,筋疲力尽的官兵和干部群众依旧在紧张地搜寻着、呼唤着:凌立——凌立——你在哪……

第二天凌晨,在福厦路一座小桥下方约80米处的左侧岸边,两名搜救民警发现了河滩上的陈凌立。

6时许,三团团长林凯旋、政委林东涛接报,立即带上连长赶赴河滩。

云天阴沉,河水呜咽,芦苇悲泣,面对熟悉的战友,3个铁打的硬汉默然无语,眼中噙着泪水。

2日上午,载着英雄遗体的灵车开向莆田福山殡仪馆,干部、官兵、群众纷纷赶来,站立路旁,泪眼婆娑,陪着陈凌立的父亲陈玉发、母亲吴彩霞,一同送英雄最后一程……

陈凌立,一路走好!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