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版:健康周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拔火罐,还是到医院更安全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1年9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周,著名歌手齐秦请保健师到家中拔罐时,由于保健师操作不慎,意外将酒精洒在齐秦身上,结果引起大火,导致齐秦的背部、面部和躯干严重烧伤。专家说,拔火罐看似简单,实际有很多讲究——
拔火罐,还是到医院更安全

 

N本报记者 林宝珍

据省二院针灸科吴明霞主任介绍,拔火罐是利用燃烧、抽吸、挤压等方法派出罐内空气,使罐吸附于体表穴位或患处,产生刺激,可以起到除湿、祛风、散寒等作用。福建地处亚热带沿海,地气湿热、潮湿,很多人的体质都偏湿热,身体常感到沉重、乏力,因而拔火罐深受大家喜爱,无论大医院还是小诊所,拔火罐治疗室常常人满为患,甚至一些美容机构也开展了拔火罐项目。

专家提醒,齐秦的这次意外受伤给大家敲响了警钟:要找专业人士拔火罐,要在空气流通、光线好的地方进行。

拔火罐能祛风除湿活血

吴明霞主任介绍,拔火罐是传统的中医外治方法,可以行气活血、疏经活络、消肿止痛、祛除风湿。因为操作简单、方便易行,成了民间常用的防病治病方法。

目前罐子的种类主要有竹罐、玻璃罐和真空罐。竹罐因为需要用中药液来煮,比较复杂,使用较少。玻璃罐临床用得较多,能及时观察到皮肤的情况。橡胶罐用在相对不是很平的地方,比如关节部位等。

医院拔火罐一般用镊子夹一小团棉球,蘸上适量酒精,罐口斜下,点燃棉球,伸入罐的底部然后抽出,并迅速拔上。这是借燃烧火力排出罐内空气造成负压,将罐吸附于患者的体表腧穴或患处。

正常情况下,拔火罐不仅不痛,而且应该是很舒服、很享受的一个过程。

到医院正规操作更安全

拔火罐看起来很简单,其实非常有讲究。吴明霞主任说,拔罐很讲究手法,力太大患者皮肤会产生痛感,力太小则起不到效果,且容易脱落。燃着的棉球不能碰到罐口,否则容易烫伤皮肤。在用镊子夹取沾酒精的棉球时要夹在棉球的中央,而且要把多余的酒精挤压掉,以免酒精滴在患者背上。

吴主任还介绍,为了更安全,省二院专门制作了拔火罐的棉球棒,用细铁线缠住压实的棉球,这样可预防棉球脱落;酒精也只需蘸一半就行,以免多余的酒精洒在患者身上。棉球棒的大小与罐口的大小相符,操作便捷,负压排得更快,火罐可以拔得更紧实,治疗效果更好。

留罐的时间也有讲究。通常情况下,每次拔罐后留置时间10~15分钟。但天气热时留罐时间要短,天寒可以久一些;技术娴熟的人,罐口紧致,留的时间也要短一些,操作不熟练的人罐口松,要长一点时间效果才明显;患者皮肤嫩,留罐时间要短,身体壮实的成年人可以长一些。火罐停留的时间没掌握好,皮肤易起泡,或者影响效果。

因此,拔火罐一定要由专业人士操作,并且到正规医院。作为一种治疗方式,拔火罐对场所的通风情况、光线、温度等都有严格要求。此次齐秦不幸被烧伤无疑给大家敲响了警钟。

不同症状选择不同拔罐法

吴主任介绍,拔火罐操作方法可分为闪罐、坐罐、游走罐、刺络拔罐、针罐等,根据患者年龄的大小、体质的强弱、病情的轻重、病程的长短及施罐部位的不同,可选择不同规格的火罐及相应的罐法。

感冒咳嗽用闪罐好

闪罐的祛风解表力较强,当患者出现感冒、咳嗽、流涕等邪气在表的疾患,以及躯体上部如颈椎病、面瘫、耳鸣、头晕、头痛等头面五官尤以风邪为重的疾病时,在头脸上的太阳穴、印堂穴,颈项上的风池穴、百劳穴等处施用闪罐,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此外,在缓解鼠标手、网球肘及产后四肢酸痛等症状时,针对“皮薄肉少”的四肢部位,医生也经常用闪罐来进行治疗。

肌肉劳损可选游走罐

游走罐是用闪火法吸拔后,将罐沿着患者的经络循行路线推拉,反复运作至罐区潮红。

操作力度可根据病邪的浅深及患者的忍受程度来调整。游走罐既可祛风散寒除湿邪,又可疏通经络,疏导气机,理顺气血。办公一族患了颈肩腰背痛和肌肉劳损可选择游走罐。

关节有瘀血用刺络拔罐

刺络拔罐和针罐都属于拔罐和刺血疗法配合应用的一种治法。中医认为有痛必有瘀,久病必有瘀。颈肩腰腿痛、四肢关节痛等都是

因为瘀血阻滞脉络而引起疼痛,放血后症状往往能很快缓解。

饭后怎么走才真正养生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这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养生谚语。

但是,饭后怎么走、走多久,都有很多讲究,若方法不对,不仅达不到健身养生目的,反而还可能给身体带来不利影响。

首先,饭后要慢慢走,才有助于消化。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人类健康长寿与否,与脾胃有直接关系。因为脾主四肢,脾主肌肉,运动四肢就是运脾。这是“以动助脾”的养护后天之道。

但是饭后急行又会使血流于四肢,影响消化吸收功能。因此,食后缓缓活动,才有利于肠胃蠕动,促进消化,这就是“食止行数百步,大益人”的道理。

进食后,立即卧床休息睡觉,于消化不利。古代即有“饱食勿便卧”,一吃完饭就躺卧,会使饮食停滞。

其次,饭后半小时后才可“走百步”。“饭后百步走”的“饭后”,我们的理解应当是在进食完20~30分钟以后,而并非指饭后立即缓步散步。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食饱不得急行”。饭后百步并不提倡饭后急行,而是缓行,不宜缓行者也可摆摆手足。还有部分人是不宜饭后百步的,如肝病患者、冠心病患者以及胃下垂者等。

 
3上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