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特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美企想在闽复制台湾模式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1年9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华南美国商会会长哈利·赛亚丁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美企想在闽复制台湾模式

本报记者专访哈利·赛亚丁
 

“这是我们参加过的最成功的投洽会,也是目前规模最大、组织效果最好的洽谈会。去年,华南美国商会会员企业在投洽会短短72小时内就签下了近20亿美元的投资项目,今年有望签约的金额可以预计将超过30亿美元。

更为关键的是,投洽会提供了最佳的全球投资合作平台。”

——哈利·赛亚丁

N本报记者 欧阳进权 王烽 文/图

本报讯 很多美国企业希望更多地了解福建、很多在台美企希望把在台湾的成功经验复制到福建……昨日,华南美国商会会长哈利·赛亚丁先生率领华南美国商会代表团,抵达厦门参加第十五届投洽会。

哈利昨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欧美债务危机的阴影依然存在,但是从他们的调研以及企业此次参加投洽会来看,美国企业的投资意愿有增无减。

谈商机:在闽投资回报率很高

今年是哈利会长第九次率团参加9·8投洽会,他对福建的情况较熟悉。他说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今年正式获批,很多美国企业希望更多地了解福建,因此此次华南美国商会代表团的人数是历届最多的一次,而且是去年的两倍。比如美国空气化工有限公司去年在投洽会上签约了5亿美元的项目,今年一下子派出了10名公司高层参会,希望寻找更多合作项目。

参会的信心,源自巨大的收获。哈利说,华南商会在中国大陆投资两年以上的企业都是赢利,特别是在福建、广东等地,投资回报率明显高于全世界很多国家和中国很多地区,比如在福建经营的项目每年都能实现30%的增长。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很多在台湾的美国企业,希望把他们在台湾的成功经营经验复制到福建。

话危机:美国企业并不缺钱

在很多人看来,随着欧美债务危机的爆发,美国经济和美国企业开始自顾不暇。哈利却告诉记者,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据介绍,现在的情况并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糟糕。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陷入恐慌,华南美国商会从2008年12月到2009年2月,做了为期三个月的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当时企业再投资意愿下降了40%。但是到2009年底再做调查时,发现当年的再投资额达到了120亿美元,比原计划的投资额还高。这说明就算在经济危机时期,企业也不缺钱,缺的只是好的投资项目。现在世界经济并未出现灾难,只是增长将会放缓,因此不会对实体经济投资产生影响。

说贸易: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哈利还告诉记者,美国人日常消费,只有2.7%“MADEINCHINA”(产自中国),这与大家的想像不一样。

哈利说,他接触的很多中国人都认为,美国遍地都是产自中国的商品,实际数据却只有2.7%。这是旧金山的联邦储备银行最新调查得出的结论。联邦储备银行调查还显示,就算是来自中国的商品,美国人每消费1美元,其中就有55美分归属于美国的物流、经销商等企业,中国人只能获得45美分的收入。从这个角度而言,有更多中国产品进入美国,实际上对美国经济和就业都有正面作用,因此全球经济体不应该过多考虑产品在哪里生产,哪里消费。不管是中国产品出口到美国,还是美国产品出口到中国,都能促进美国经济发展,并带动当地就业。遗憾的是,在现实中,不同的国家为了应对危机,时不时推出贸易保护措施,这其实不利于全球经济的发展,因此作为中立组织的华南美国商会,他一直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哈利·赛亚丁

华南美国商会会长、美国商会亚太地区理事会中国事务副主席,他是一名在中国生活了近20年的外籍人士。华南美国商会是一家旨在促进中美两国之间双边贸易发展的无党派、非营利性商业组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