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李熙慧/文 包华/图
本报讯 昨日上午,一曲曲禅风古韵的民乐在福州裴仙宫奏响,福建海峡民乐团的老艺人正在为农历八月十五的专场演出紧张排练着。他们演奏的民乐叫做“禅和乐”,清末民初在福州、广州、台湾等地风行一时,此番回归福州,市民可一饱耳福,感受传统民乐的独特魅力。
据了解,三坊七巷郎官巷天后宫的这场专场演出,将免费向市民开放。
福建海峡民乐团由20多名老票友组成,年龄最大的82岁,平均年龄超过70岁。乐团里,民族乐器一应俱全,还有中音、低音提琴等西洋乐器助阵。
71岁的屠敏是乐团里的喉管手,老人说喉管非常有福州特色,看上去像竖笛,但声音更加低沉。另一位老伯的乐器也很特别,有木鱼、有钵,看上去像架子鼓,这个乐器与鼓、铃等一起,负责禅乐的打击乐部分。
70岁的顾培幼告诉记者,这一次,他们找到了福州斗堂禅和乐的老曲谱,改编成适合乐队演奏的曲子,这几天排练非常成功。
其实,将古曲复原并不容易。屠敏老人是禅和乐的权威,他拿出一本1982年出版的《福州禅和乐曲编》给记者看,上面用简谱记录了30多首曲子,现在这本书在市面上已经买不到了。
老人说,1980年,福州市文化局召集全市的禅乐老艺人,抢救性地记录了一批曲谱。现在这些老人只有3名还在世,他是其中之一。
据老人介绍,斗堂禅和乐,清朝末年在福州发源,民国初传到北京、广州、厦门、台湾等地。民国23年(1934年),福州西禅寺梵辉法师将禅和曲的文词以及锣鼓点整理成《赞颂集要》一书,陈宝琛为其书题名《梵呗流辉》并出版,随同佛曲流播至东南亚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