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卡扎菲下落不明
但内外联合武力推翻政权的利比亚新干预模式已然成形
下一个地区热点是哪
主持人 本报记者毛慧娟
本报特邀嘉宾
《环球时报》记者、本报海外观察员 邱永峥
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 庄国土
时事背景
随着利比亚局势的逐渐稳定,叙利亚、也门已经成为最新的“风暴眼”。特别是叙利亚,8月18日,美英法德及欧盟领导人突然同时发声,首次要求叙利亚总统阿萨德下台,并加大对其制裁;9月初,美欧先后对叙利亚“开火”,宣布对叙采取石油禁运制裁。而也门数十万民众也上街游行要求总统下台。西方干涉利比亚模式是否会在叙利亚甚至也门复制,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解码一
什么是利比亚模式?
主持人:据《文汇报》报道,利比亚战争在当今国际关系史上写下的绝不仅仅是一个独裁者被内外联合武力推翻,而是一种新的国际干预模式的问世:以一个主权国家内部动荡为机遇,以支持反政府武装为掩护,以联合国决议为幌子,以空中轰炸为手段,以“保护平民”为道德借口,实现推翻一国政权的目标。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所长刘中民指出,在西方整体实力相对下降的情况下,利比亚战争很可能成为西方对存有内患的敌对国家进行政权更迭的新模式。
解码二
下一个爆发点在哪?
主持人:卡扎菲政权的覆灭自然会引发人们对中东变局发展趋势的猜测。叙利亚和伊朗面临的压力将有所增强,尤其是叙利亚的局势有进一步恶化的可能。
整个地区都在动荡
庄国土:在利比亚之后,目前形势比较危急的是叙利亚,也门最近的游行示威也比较严重。但实际上,整个阿拉伯世界,乃至波斯国家伊朗都有可能被波及。目前整个中东北非地区,在伊拉克、突尼斯、埃及、利比亚之后,剩下的国家可能会一个接一个发生所谓的民主化进程,甚至还会波及美国的盟友,如沙特、阿联酋、科威特等石油大国。
埃及才是“动荡之源”
邱永峥:实际上,以我自己以及我同一些中东地区的驻地记者的观点,埃及才是“动荡之源”。埃及这个地方没有什么基础工业,它的支柱产业是旅游业和运河运输费用。但今年不断的游行示威加上明年要举行大选,游客可能会避而远之,这将导致埃及的支柱产业倒台。而埃及目前囤积的食物、水等基本生活所需的产品大概只够使用半年。如果埃及的形势得不到改善,到明年年初,可能会爆发军方和老百姓之间的对抗。
而对于叙利亚,西方国家正在考虑复制所谓的利比亚模式到这里。在上月下旬的时候,叙利亚反对派仿照利比亚成立“叙利亚全国委员会”;而美国和以色列开始严密监视着叙利亚“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情况,看样子北约已经锁定了下一个目标。而这次,法国可能依然想当领头羊。
(下转A3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