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福建新闻·综合
3上一版  下一版4
 
大师已逝琴音永存
省博“芦笙舞”表演 市民可免费观看
福州市第二医院 全院禁烟
28名藏族中学生 到榕免费就读三年
中国工笔画名家展 昨举行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下一期4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1年9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师从数位名师,是“闽派古琴”的代表,更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称号,他,就是李禹贤
大师已逝琴音永存

李禹贤老师家中的古琴
修禊吟是李禹贤生前打的最后一份琴谱
 

N本报记者 练仁福/文 肖春道/图

本报讯 昨日,山东淄博恒台。经过数十小时的车程,赵琪维和女儿带着丈夫李禹贤的骨灰,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实现了李禹贤落叶归根的愿望。1961年入闽,2011年归根。李禹贤,这位山东“老爷子”与福建结下了半世纪的情缘。大师已逝,音容不再,但他的琴音将永绕人们心间。

他,走得非常安详

9月7日,福州艺术家园李禹贤的家。赵琪维与女儿李莉忙着收拾行李,家里的电话一会儿一会儿地响起:许多琴友、学生、古琴爱好者表达慰问。

“先前并未听他说有什么不舒服,8月3日入院,就查出是肺癌晚期了,已经没有希望,无需再进行治疗。”赵琪维说,家人一直向李老隐瞒病情。

李禹贤爱抽烟,圈内皆知,他的病逝与大烟瘾不无关系。“几十年了,一天有时要抽50多根,因为这烟我们起过多次争执,但最终均无效。”赵琪维不无叹息。

8月31日下午5时,李老安详地睡了过去。

李禹贤患病与逝世,遍布五洲的琴友、学生的探问和帮助令赵琪维等人感动不已。她说,一位正在攀登珠峰的学生得知老师病逝,急赶了48个小时的路,抵福州后跪在老师灵前痛哭。

他 ,重振闽派古琴

在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求学中,李禹贤师从张正吟、夏一峰、刘景韶、张子谦等名家,练就出一身精湛琴艺,1961年,李禹贤从学校毕业,登上了福建艺术学校的讲台,就此与福建结下缘分。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正是古琴(又名七弦琴,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乐器之一)艺术发展低谷期。70年代末期,李禹贤受邀参与福建古琴普查工作,收集散落在民间的古琴、琴谱。

普查中,李禹贤发现了诸多失传百年的“闽派秘谱”,破译古谱后,他演奏出闽派古琴的经典曲目《风云际会》。1982年,《风云际会》“全国民族音乐联会”,李禹贤的演奏恍如激起了千层浪,从此古琴界里,只要提起“闽派古琴”或是《风云际会》,就会联想起李禹贤。随后的时间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每季度都要对海外播放李禹贤演奏的《风云际会》。

因他,福建再次成为了古琴界重镇,引各方关注。2001年,在李禹贤的努力下,福建古琴研究会正式成立。2009年,李禹贤获得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称号。

他,恪守文人情操

“李禹贤的衣服就两色,夏秋白色,春冬黑色,即使在家休息他也是穿戴整整齐齐。”赵琪维说。有人称李禹贤是“老夫子”,也有人说他“仙风道骨”。对拜师的学生,李禹贤要求严格,入门不易。“李老师非常厌恶有人打着他的旗号,在外行骗,沾污古琴艺术。”林边见说,学生弹得差时,他会扔茶杯;弹得好时,他会画性大起,并将画赠送给学生。

林边见出任秘书长,他说,“研究会成立后,一直缺少经费开展活动。其实也不断有人上门商量合作,但经常被李老师退了回去。”坊间渐渐开始有了诽语:李禹贤“很清高”。但他的学生们说,“李老师是在恪守传统文人的情操,在坚守古琴艺术的纯洁。”

与对学生的“苛刻”相比,对于古琴爱好者,李禹贤则一直奉行“来者不拒”的态度。对于媒体的采访他也总是欣然应允,“古琴艺术的推广还需要更多借助媒体的帮助,多多宣传。”

大师虽已逝,但已传千年的古琴音将永绕人们心间。

【李禹贤】

当代著名古琴家、音乐教育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古琴学会荣誉会长、福建古琴研究会会长。1937年生,山东恒台人,号劲草,又号琴童,2011年8月31日17时整于武警福建总队医院辞世。

福州文化人林边见是李禹贤的得意门生,他为恩师所作的挽联:“师法正统开闽派,桃李天下遍九州”,很好地总结与概括了他为古琴发展做出的成就。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