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李熙慧/文 关铭荣 包华/图
“广寒瑶台、天上人间,素娥淡伫、丹桂参差,闽都雅士、正冠理鬓,烛光摇曳、香烟缕缕……”昨晚,福州光禄坊公园,十多名身着传统服饰的少女一上来,对着天上的月亮就是三拜,主祭官念完祭文,她们又是三拜。
当晚,由三坊七巷管委会、福州市委文明办主办的中秋祭月传统民俗活动在这里举行。
公园里三层外三层围满了参加活动的市民,有些在昨日下午五六点就赶了过来。因为游客众多,吉庇路澳门路口延续到八一七南路路段,昨晚一度拥堵难行。
昨晚7点半,祭月开始,首先出场的是一名身着传统服装,绾云鬓、头戴钗的少女,她用竹竿挑着一颗新鲜的柚子,上面插满了点燃的香。后面跟着数十名同样打扮的少女。她们搬出香案,香案上摆放着月饼、茉莉花、茉莉花茶、橘子等,开始祭月。
现场专家说,插满香的柚子称为柚子香球,柚子代表月亮,点燃的香则代表星星。昨晚,福州民俗专家方炳桂也来到现场,他说,民间的祭月习俗一度是古时少女的专利,俗语有云:女不祭灶,男不拜月。少女祭月,在古老的传说中,带有祈祷自己拥有如明月般姣好面容的意味。
方炳桂说,在我国很多地区,都有中秋节拜月或祭月的习俗。民间中秋赏月活动大约从魏晋开始,而盛于唐宋。人们在露天面向月出的方向设案,摆上月饼、西瓜等物,挂上月宫图。祭月活动是女性的专利,一般由女性担任主祭。女性望月而拜,说出心愿,祈求太阴星君的护佑。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所以又俗称“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
与此同时,上百盏河灯被放入安泰河,随波漂荡。河灯由一片“荷叶”托着一朵“荷花”,荷花的花蕊是点燃的蜡烛。两岸的古建筑夜景、悬挂着的各色花灯倒映水中,流光溢彩、波光粼粼。
昨晚的祭月仪式过后,光禄坊公园还举行了中秋诗会、摆塔等一系列活动。嘉宾与市民一起,用福州话吟诵中秋诗篇。李白的《静夜思》、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诗词,用福州话诵读起来,别有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