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吴光辉 林华 张志宏 朱敏敏 包华 林海峰 文/图
本报讯 又到海蛏收获的季节,这几日,莆田三江口镇哆头村很是热闹,满村弥漫着哆头海蛏独有的香味儿,村里的老老少少个个喜上眉梢,将从海滩上采集回来的海蛏洗净,放水煮熟,手工去壳,平铺晒干……一些淘气的孩童,时不时偷偷拿起几只海蛏塞进口中,美滋滋地大嚼起来。
哆头村是个海湾,沿海净是滩涂地,由于泥土犹如黑色的巧克力般绵软,不含沙,且完全进行自然养殖,不施任何肥料,所以其盛产的“哆头蛏”享誉国内外。
潮退蛏熟正是采蛏时
讨海的人,看着农历,配上他们祖辈相传的一套口诀,就能够准确地推测每日的潮汐。9月8日中午1时,正值退潮时分,哆头村的烈日逼人,记者和几位村民一同赶往蛏田。
走过了约一公里海泥筑成的堤坝,记者来到了蛏田前,眼前是一片忙碌的挖蛏图景:一块50米见方的蛏田里,蛏农们戴着手套和特制的“腿套”,分为很多组,每组3到4人,踩着过膝的泥土,在块状的蛏田里凭借经验平行推进,对蛏田展开地毯式的搜挖。记者也下田体验了一把,不到10分钟就捞到了七八斤蛏。
蛏农把挖出的蛏放进网兜,在海水里来回晃动,粗清洗一番,随后兴高采烈地挑着装满蛏的竹篓回家。
蛏汤制成蛏露每斤能卖150元
我们跟随挑蛏人进村,发现此时蛏农们的家中也早已忙开了。据蛏农说,在家的人主要负责煮蛏、晒蛏。记者在蛏农的家中看到,他们用三脚架搭起一米多高的铁炉,对洗净的蛏进行水煮。煮熟后,将蛏放置在一旁稍作冷却,围坐在一起剥去蛏壳。“在太阳下暴晒2~3天,便可成为蛏干了。”蛏农郑国胜说,“但要注意的是,夜间要将晾晒的蛏放进冰箱保存。”
“蒸煮蛏的水,也是宝呀!”老郑笑着说,重复蒸煮蛏的汤,用柴火炖上十几个小时,能制成浓密黏稠的蛏露。“不需要添加任何防腐剂和添加剂,就能保存很长时间。”老郑说,不单本地人爱用蛏露当佐料,不少旅居新加坡的莆田人也很爱喝,常托人回来买,每斤蛏露的价格高达人民币150元。
环境污染加剧将是致命威胁
蛏农老郑家共有2个养苗基地,产量丰硕。据哆头村的村委主任小郑介绍,全村共有2700人,有1600亩蛏田,主要养殖蛏,还有少量的螃蟹。按照他的估算,每亩蛏田的产值一年约为3000元,全村一年的收入将近5000万元。养蛏让村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目前也是村子主要的经济支柱。
但蛏农欢笑的背后,也有淡淡的隐忧。郑主任说,如今村里的青年少壮很多都外出打工了,剩下一些中老年人在家打点,哆头蛏能否传承,得看有没有年轻人愿意讨海吃苦。而随着工业建设的不断扩大,环境污染的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一旦发生赤潮等现象,这些娇贵的蛏很容易死亡,严重时甚至颗粒无收,这将是致命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