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2版:财经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1960版“红一角”两个月暴涨3倍
30年资深藏家揭秘收藏江湖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1年9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物鉴定有潜规则,民间收藏很混乱
30年资深藏家揭秘收藏江湖

 

N华晨商报

上周,一则关于文物收藏界的新闻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谢根荣自制金缕玉衣请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等5位专家估价24亿元,以此欺骗银行贷款。新闻背后,文物鉴定江湖的潜规则、民间收藏市场的混乱都成了关注的焦点,有人疑惑,为什么5位顶级专家会狂顶一件赝品,有人质疑,学院派的专家只见其真、不见其假,是不是还可配得上自己的头衔。

其实,收藏市场就像一个江湖,各路人士行走其间,内部的门道和规矩甚多。记者多方联系,采访到一位身处江湖之中的业内人士,他所经历和见识过的一波波收藏界的轶事,足以令我们这些外行啧啧称奇。

人物名片

任进强,曾任杂志主编,出版过诗集。57岁的任进强,看起来一点不老,他收集的紫砂壶摆满了他身后的整面墙。1980年师从当代书画鉴定大师杨仁恺先生,潜心书画研究,进入收藏江湖约三十年,目力渐增,先后为国内10家博物馆审定藏品316件,受各级法院委托涉案司法鉴定100余例,为各美术馆、展览馆及收藏机构等鉴定书画作品七千余件,为民间鉴定书画作品不胜数。

走眼:任何专家都得交学费

“专家从来不用自己的钱买藏品,得不到真正的教训”

专家都能把赝品鉴定成真品,那么专家是不是也经常走眼呢?

“的确,一般博物馆的专家都是终身研究的,保管员出身为多,其管理范围内的东西一般看得很准,但是他们从来不用自己的钱买藏品,不是通过自己的钱被迫研究出来的。只有花了自己的钱,才能得到刻骨铭心的教训,也才能死心塌地地钻进去研究,也就是说,任何专家都得交学费。”任进强说了自己走眼的故事。

1993年,任进强师从杨仁恺学习书画鉴定已经十多年,有了一些积累,自觉颇有功力。那年,他在北京得到了一幅徐悲鸿的《奔马图》,“当时越看越喜欢,喜欢到一闭眼就能梦见那幅画,怎么看怎么舒服”,于是下了决心要入手。

当时任进强工作还不错,写诗赚稿费,有一定积蓄,另外家里有些祖传的名画,手头倒还算宽裕。整整三天,他和卖画的这个朋友讨价还价,最后26万元成交。那个时代,26万折合到现在,估计也得几百上千万了,他分别借了7家的钱,一周后终于凑齐26万给人家拿去,这幅画到手。

拿回家以后,任进强每天对着画至少看两个小时,还特意找资料,对照着画研究欣赏,看了大概两个月之后,任进强渐渐发现有点不对劲了。

最开始发现的问题是马鬃,因为徐悲鸿的画,有两到三层的笔墨,虽然都是黑色,但有不同的层次,从淡黑到浓黑到焦黑,看着眼前这幅画,任进强越看越觉得马鬃和马尾部分,画法与所写的创作特色有差异,并不是多层次的,而是一层描出来的。

再接着看,看到5个月的时候,任进强发现马的骨骼也不对,支撑点有问题,比例不协调,马身子短了;再研究,腿的衔接也不对,怎么看都像假肢。

半年以后,这幅看起来漏洞百出的画,被彻底认定为赝品。任进强很上火,北京卖画的朋友本也不知是赝品,听说之后特意要给退货,任进强再三犹豫,还是决定把画留下来,他在画上写着“赝品教学用”,就为给自己买个教训。1993年后,任进强陆陆续续大约买了有86.4万元的赝品。“这也让我下大决心,好好研究书画的鉴定。”任进强说。

贴士:喜欢收藏的人,都有一种占有欲,势在必得的心理,一件东西我喜欢上了我就得拥有,而别人就不能再有了。如果眼力不够,很可能被一瞬间的感觉迷惑了。按照江湖规矩,双方买卖时可以协商,是“买定离手、出门不退”,还是约定买后七天或一个月内可以退货。

鉴定:需要艺术良心

“4万元买的假画,可以8万卖出去,只需要一张专家开出的证书”

收藏品的鉴定,行业内部的混乱也是存在的,任进强向记者讲了自己所见的事情。

有一回,从丹东来了一个朋友,他花了4万买了一幅吴湖帆的画。

那是2002年的时候,按价值画已经值10万了,而这个朋友花4万购得,显然占了点便宜。当时任进强一看便知是赝品。

2005年春节前后,这个人又来找任进强,说已经8万把那画卖出去了,但还需要一张由任进强开出的证书,为了这个证书可以给任进强3000~10000元的鉴定费,“收了这3000元,把假的鉴定成真的,那我就连3000元也不值了。”任进强说。

还有一次,任进强为吉林省某市中级法院做法律鉴定评估,事情的缘由是某局租一户人家的房子,结果淹了人家家传的书画,此书画不但是民国初年名画,而且上边有祖先的名字,房主人觉得愧对祖上,一上火眼睛都哭瞎了。

因为双方认识,所以都表示多少钱都可以赔。但是法律得尊重事实,究竟值多少钱,需要有一个权威的鉴定。

于是,任进强和另外两位专家接手,双方托人找他,希望评估到80万以上,但是3位专家还是根据当年的拍卖情况认为只能评估到45万~48万。

贴士:虽然高评可以拿到高的评估费,但是评估这行要有艺术良心,要讲真话,评估价高不能超过上限,低不能低过下限。

造假:专家得向造假者学习

“瓷瓶造假可以让同位素碳十四都测不出”

收藏家马未都说,过去作伪是“老乡对专家”,东西出来破绽很多,现在是“专家对专家”,你能看出毛病的地方,人家全给抹掉了,行内称之为“反鉴定”。

以瓷瓶的造假为例,那同位素碳十四都测不出的赝品,是怎么来的呢?

“古瓷器坏了就不值钱了,他们花十元八元把破的旧瓷器收回来,把上边的釉刮下,拍照片留底,用泥把洞补上,然后烧好之后做旧,最后按照原样再把釉和彩刷上,再做旧,这样下来的瓷瓶就跟那个年代的一样,因为用同位素测不能测中间,所以是无法看出造假的。”任进强说,后来造假者告诉我,唯一可判断的方式是接触,后补的地方手感上感觉不平,敲击的声音会不那么清脆。

书画造假则临摹较多,这个古代便有了。任进强的儿子自小临摹唐伯虎,画得非常像。有一回他给北京的朋友带礼物,用儿子临摹用完的宣纸包裹酒瓶。北京的朋友是开画廊的,当时把外包装撕下之后就把纸扔在桌子上,赶巧被一个人看见,这人说临摹得太像了,问能不能在指定的老宣纸上题字落款,一个100元,先付一万。这事当然被任进强拒绝了,书画造假的猖獗可见一斑。

贴士:“有时候,我得拜一些貌不惊人的南方小孩为师,赶上他要回家买不到火车票的时候我帮一把,处好了人家才告诉你,那假在哪里,这别人可不知道,因为是他做的,所以只有造假者才知道怎么回事。”任进强说。

 
3上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