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N07版:文化周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大漆回家
最近一周
《鲁迅大全集》还原鲁迅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1年9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漆回家

作品《涉事书房》
作品《观自在》
作品《香槎》局部
 

所有审美经验化开了用在大漆上

选择的直觉来自一个人最初浸润的文化。沈克龙6岁开始学习书法,他在少年宫上过书法启蒙课,老师正是后来书法界地位崇高的林散之。天赋加上高起点,使他很快成为南京赫赫有名的“神童”。1978年,南京和日本名古屋缔结“友好城市”,他的书法作为南京少年的代表作品,与老一批艺术家的经典作品一同送往名古屋参展。之后的30多年里,书法成了他唯一且经久不辍的“业余爱好”。中国文化讲究“书画同源”,八大山人这样的文人画,又造就了他极简约流利的审美观。这5年的创作中,他把自己去婺源多次浸润的“江南烟雨”,在福州感受大漆工艺的精致之美,在敦煌蕴蓄的浑厚朴实,都化开用在了漆的形与艺中。

8月中,记者在北京大学的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看到了这场用八大《涉事》来命名的漆展,他的漆艺作品,“乾、坤”系列表达中国对空间的基本界定,优美的“谁家院”和古典清雅的“书房”相互呼应,“观自在”自成宗教系列,“汉赋”和“楚魂汉魄”是对大漆繁盛时代的致敬;“听色·抚音”和“品朱”,都尝试用色块表达通感……多系列的丰富作品,阐释了东方文化以自然、自在、自由为特征的艺术表达方式和文化态度。

设在北大的这场个展规格奇高,它是张颂仁颇为看重、亲自策划的一次艺术展,学术主持、北大考古与艺术中心主任徐天进,则把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中珍贵文物与沈克龙的作品一起做了一个比较陈列,让传统文物与现代作品进行对话。

《涉事》漆展:重建自己的艺术价值标准

对于沈克龙的创作,人们评价他“突破了中国工艺美术的这种范畴,而让漆、麻布等等各种材料来表现艺术,或者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手段,创造一个漆的器物本身,完全运用这些表现手段来表达艺术家对创造性的思考,和对当下一些问题的关注”;这几年一直关注他的张颂仁给予他的漆品以“幽”的评价:“书画的审美里头,有一点是跟漆画特别能够重叠的就是‘幽’,在书画评赏里头要求的,往往就是要求一种从容,一种可以回味的,这种回味的从容一般我们看书画都是从淡来追求,漆恰恰可以从华丽里头来追求这个从容,通过这来达到有韵味,能够达到有韵味就可以是跟书画来相提并论的一种境界,沈克龙的漆,在另外一个角度上把幽这个境界提拔出来,它达到了一种幽的深,更深切更暗,可以说在这一点上,他是补充了书画上没有的这一点。”

张颂仁甚至说:“当代艺术,很多是按照西方的一种审美的经验、审美的价值和标准,来建构我们的一种审美的体系的呈现”,而沈克龙这个展览,可能是“重建中国自己的艺术审美价值和标准”的重要契机。

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张颂仁致力推动前卫艺术,通过参与策划大型国际艺术展览而提升了中国前卫艺术家的国际地位,人们熟悉的徐冰、谷文达、方力钧、张晓刚、王广义这些天文身价的当代著名艺术家,正是从他手中最早“出炉”。像张晓刚,今年4月香港苏富比春拍的“尤伦斯专场”上,他的1995年标志性的作品《血缘大家庭》就以5666万港元成交。而在近年,张颂仁一直在致力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复兴”,当这些话语从张颂仁口中说出时,一下子给当代漆艺市场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大漆的未来,将会怎样?关注度直线攀升之后,会不会全面带动福州的漆艺产业?因为,就目前来说,福州这个漆艺重镇的上游产业生态链还是相当完整的。大漆,非福州不可。这是沈克龙一直留在福州的原因。

大漆的可能性

9月10日,记者再度来到远洋路福州漆艺基地。阳光暴烈,基地的整排作坊门前冷落,人声清寂。赤膊的漆艺工匠正百无聊赖地歇暑。业内的知情者告诉记者,如今,整个福州传统漆艺的群体从业人数也就是在1000人左右,而去年整个福州传统漆艺的产值,“满打满算也就是几百万元”,但刚从西藏回来的沈克龙却十分乐观。这是他第一次进藏,自然景观带来的喜悦压倒了艰险旅途带来的恐惧。

“人生任何经历,对我的艺术都是有意义的积累,漆产业的暂时不景气也一样。”沈克龙说着,继续摆弄一地的枯枝,这是他从西藏雪山下的圣湖边捡回来的,花掉500元的托运费。为什么要去西藏?“我觉得我的作品中的崇高远远不够。”沈克龙说,去过西藏,就会知道,在中国大江大河的发源地,为什么会有那样纯粹的宗教,因为,必须要有如此崇高的虔诚,才与自然造化的高度达到一致。他要把来自圣湖边上的残缺的枯木做成“尼玛堆”(尼玛堆是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民用大小不等石块、石板和卵石垒成的“祭坛”,也被称为“神堆”)的装置作品。从西藏感受的“回到原初”,是沈克龙对漆艺的最新领悟。可以想到,下一次的漆艺作品,应该与之前的5年,又将完全不同了吧。在孜孜不断的追求中,我们确信,古老的漆艺会焕发新的活力。

不是尾声的尾声

在二楼沈克龙工作室隔壁,是今年三四月份刚成立的“全国高校漆艺实训教研室”。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它接收了近70名包括清华美院、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闽江学院以及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的漆艺专业实习生。该教研室指导老师、高级工艺美术师陈天赣告诉本报记者,这个教研室为学生免费提供场地、材料,让他们学习和完成从设计到成品的全套技艺。这样无偿开放的教研室,它的公益性和开放性让记者感到惊讶,如果真能坚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那么,沦落20年的大漆,也许可以算是迈开了回家的第一步。

毕业于厦门工艺美院的陈天赣,也是唯一一名指导老师。记者问:“这么大的工作量,主管部门能够给你发多少工资?”陈天赣说:“不需要。他们给的补贴我都不要,因为,我自己可以出售作品,足够我生活了。”“我做这个事情,是因为我所有的技术都从(大漆)这个行业当中得来,现在是我回馈这个(大漆)行业的时候了。”

沈克龙

2002年 漆画《浮华》获全国首届漆画展优秀奖

2003年 油画《夕阳如歌》参加第三届中国油画展

2004年 油画《江南三月》参加第十届全国美展

2010年 漆画作品《谁家院》获第十一届全国美展提名奖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