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4版:福建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打起手鼓唱起歌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下一期4 版面导航
2011年9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起手鼓唱起歌

﹃非手﹄的魅力就在于,可随心所欲地释放自己的激情
尽情投入的女鼓手
绑鼓绳是一项技术活
安静的表情里是野性非洲的热血沸腾
 

N本报记者 张伟/文 孔瑜/图

夜,华灯初上。

福州五四路一酒吧里,已经“疯”作一团。十米见方的舞台上,15个年轻人围成半圈,每人身前都有一个奇怪的“鼓”。没有鼓槌,十几面鼓全靠手敲,时而如金蛇狂舞,时而两鼓“对话”,如泣如诉,台下的人竟忘了喝彩。一个三十出头的小伙子兴奋地站起来,跟同伴们一一击掌,大吼一声:“爽!”

他叫“夜鬼”,这个网名在圈内太有名了,以至于很少有人记得他的真名。“夜鬼”总能给福州带来点新鲜玩意。今晚玩的这个叫非洲手鼓,也叫金贝鼓,是源自西非的一种乐器,以前用于祭祀和战争,现在几乎在所有与非洲有关的影视作品里,总能听到手鼓特有的节奏。目前在福建,玩非洲手鼓的,仅此一家。

“夜鬼”最早接触手鼓,是在2005年的丽江,他被这种粗犷而原始的鼓点震撼了。去年,“夜鬼”听说深圳有人教“非手”,特地花了万把块钱去深圳“拜码头”,回来就琢磨着,拉起一帮圈中好友,在福州也搞个手鼓乐队。

“夜鬼”从深圳请来一名老师,给大伙突击培训了六天。“非手”的魅力就在于,它从来就不是舞台化的乐器,甚至连鼓谱都没有,靠的就是个人随心所欲的释放和对节奏的感悟。“特别适合被高房价压垮的都市人,发泄一下自己的郁闷。”

这,从“福州非手一期”的学员构成就可以看出来,他们中间有画家、贸易公司老板、大学毕业生,还有年轻的政府官员。训练时,所有的身份都不重要。他们的演出服,是买来的廉价的白色T恤衫,由鼓手之一、画家老吕直接涂鸦,倒也跟非洲色彩很搭。演出间隙的点心,是开咖啡馆的“薇薇”义务赞助的。最贵的,就是手鼓本身,都是从深圳买来的非洲原产货,每个要三四千元。

“夜鬼”给演出起了个学生气十足的名字:“手鼓培训班毕业汇演”。这个福建师大美术系毕业的莆田小伙子,早年做房地产,后来自己搞酒吧,去旅行。他对非洲手鼓的钟爱,多了一层哲学意味:青春十年,是从绝望里挣扎过来的十年。每个人都是都市机器的齿轮,手鼓可以让我们放纵一下自己,找回失落已久的自由。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