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吴臻 包华 文/图
本报讯 在距离福州连江苔菉2.96海里的地方,有一座美丽的岛屿,四周邻海,面积仅0.96平方公里,还不足一个高尔夫球场大。岛上住有248户人家,家家户户以鲍鱼养殖为业,她的名字叫东洛岛。
风光旖旎的岛屿想来该是令人神往,但它却和所有海岛一样,面临严重的缺水问题,家家户户每两天才能领到50公斤的水。
转变思路从“引水”到“固水”
16日中午,记者在岛屿的一处工地上找到了村支书林建荣,他正头戴斗笠,查看现场施工情况。
2009年,土生土长的林建荣当上了书记。在上任时,他就在想,东洛岛作为一个海岛该怎么样改变淡水资源匮乏的现状呢?“当时第一个想法,就是从内陆铺设管道过来。”林建荣说。然而铺设水管的成本至少要数百万元,村里也筹不了那么多钱。“引水”这条路暂时行不通,林建荣想到了“固水”——不让岛内的淡水流失掉。
这个设想也得到了上级政府的支持,工程造价初步预算出来了,100万元左右。8月25日,蓄水库的整体工程顺利完工,而就在水库附近,有一口村里的老水井,无论天气多么干旱,这口井里的水却永远都是满的,而这成了水库选址的初衷。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修好的水库储到的水却少得可怜,林建荣伤透了脑筋。
一波三折钻井寻水
“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这里下雨的次数用手都能数得过来。”林建荣说,村里将可以用的3口水井的水都集中到一口水井,每一户人家每两天只可以拿到50公斤的水。
在建蓄水库的同时,村干部准备打水井,而打个井,也是一波三折。“为了找打井的工人,我们一共换了三波人了。”林书记说,第一波工人刚到岛上,就说这井没法打就走了。第二波工人看完这井之后表示他们可以打,但要回去拿机器,可一走就再也没回来过。而这第三波人是从福州找来的,开始时他们在后山选了一个点,十多天后,发现那个点没出水。尽管这样,林建荣并没有灰心,继续另外选点。而记者来到海岛的这一天,刚好这个机井在试井。
“这个位置有水。”工人王师傅说,目前一共打了50米,从抽水的情况来预估,这个机井每小时可以出350公斤的水。听到这个消息后,林建荣憨笑起来,“这个应该可以用,我们再打两口。”
村民们的水生活
天色渐晚,渺渺的炊烟从家家户户的烟囱飘起,不少村民提着扁担从家里出来去挑水。村民大都打着手电筒等候在水井边上,“夜间挑水不热,少出点汗,少洗次澡。”村民林先生一边挑水,一边乐呵呵地说着。打着手电筒来打水,可谓是这个村子的一大景观。“我们从不浪费水,”林先生说,比如洗衣服的水,他们家都会存起来用来冲厕所,岛上的一些饮食店,都会把餐具放到每天出岛的渡船上运到苔菉去清洗。
林建荣告诉记者,新打的这口井让他看到了希望。“等岛上经济发展起来了,我们还是会从内陆引水到岛上的,我们一步步地解决村民的缺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