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P03版:莆田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邂逅爱”再启航今秋不孤单
莆田首次启动妈祖宫庙大普查
莆田首批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始申报
莆田力争实现文化跨越式发展
13个非遗精品节目抢先看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1年9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莆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舞台精品项目完成提炼
13个非遗精品节目抢先看

 

N本报记者 黄凌燕

本报讯 经过艺术专家历经半年的提炼升级,莆田市1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舞台精品项目已经成为成熟的舞台节目,完成节目录制。昨日上午,来自莆田市各艺术门类的专家齐聚莆田市群众艺术馆演艺厅,观看节目录像,对莆田市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舞台精品进行研讨。

记者从研讨会上了解到,莆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舞台精品是从全市190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遴选出13个艺术表演类的项目组成,共200多名著名艺人参演。莆田市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舞台精品旨在提升世代传承于民间的艺术,在保护原生态传统艺术的前提下,从草根状态走向艺术殿堂,集中展示,实现文化遗产人人共享的愿望。

据莆田市艺术馆馆长方金河介绍,在已经录制的节目录像里,1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舞台精品项目演出时间为120分钟,共分成4个篇章进行展现。方金河说,目前已进入节目的舞台服装、舞美、整体统筹舞台效果等确定阶段,相信这台筹备已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舞台精品展演项目很快就会拉开帷幕。

13个非遗精品舞台节目

【涵江车鼓】

莆田民间流传千年的打击乐,由镲、锣和鼓三种乐器组合,节奏跟随鼓点,配合默契,锣钹齐鸣,时而激烈昂扬,时而含蓄深沉,变化多端。已申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南少林武术】

中国传统武术的主要种类之一,共有60多种武种,其起源于南方少林寺僧武术。其中,“三十六宝”拳术、鸣鹤二十八宿拳术、韦陀拳、铁沙拳、单刀、双锏等在全国武术界有较大影响。已申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沟边九鲤舞】

唐代百戏中“鱼龙之戏”的遗传,与汉代何氏九仙在九鲤湖修炼成仙跨鲤升天的传说相关。以舞动蛟龙、鳌鱼、鲤鱼、鳜鱼、鲈鱼、鲡鱼、鲫鲡、鲫鱼、金鱼九种鱼灯而得名,具有莆田古代海洋文化特征。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莆仙戏舞蹈《走雨》】

莆仙戏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被誉为“宋元南戏活化石”,现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走雨》为传统剧目《瑞兰走雨》中的片段,以伞为道具的表演形成了一个完美的伞舞,优美的动作生动刻画了人物内心世界。

【莆仙戏舞蹈《抬轿》】

莆仙戏名剧《春草闯堂》中的精彩片段之一。轿夫虚拟抬轿的动作生动逼真,滑稽幽默,可谓出神入化。最可贵的是继承发挥了莆仙戏中的傀儡介,即莆仙戏传统表演科介中模仿傀儡戏动作。

【惠洋十音】

莆田十音也称十番,集盛唐古曲之精华,留霓裳羽衣之遗响,采宫廷教坊之荟萃,取山村田野之歌调。千百年来在莆田民间流传,以黄石镇惠洋十音演奏最为经典。已被列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涵江文十番】

在明万历年间就在涵江境内盛行,至今400多年历史。演奏曲牌曲调别具一格,节奏舒缓,旋律委婉,词短腔长,保留唐宋长歌的古老特征。可坐着演奏,也可行走演奏,演唱者俗称“架旦”,意为装架的旦角。

【皂隶舞】

莆田俗称“乡人傩”,是汉代傩舞的遗存,融汇了莆仙戏传统表演艺术,动作简练、古朴粗犷、刚烈威武、节奏鲜明,是中国民间舞蹈传统艺术的精品。广泛流行于各种宫庙之中,属于驱邪除妖的一种仪式。

【九莲灯】

属于宗教祭祀舞蹈,凡有三教祠的地方,几乎都有这个舞蹈。在夜间表演,舞者或大圈绕场,或多圈交套;或慢步徐行,或疾步如飞。转灯动作富有技巧。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首批保护名录。

【叶笛山歌】

流行于涵江大洋、庄边一带山区的艺术形式,有独唱、对唱、轮唱多种,以方言押韵,旋律淳朴自然。山歌演唱时常用叶笛或干笛伴奏,悠扬动听。现为莆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古店八乐】

唐代朝廷协律郎阮鹏为避黄巢之乱,隐于仙游金沙,遂传入八乐,现已传承千年。由13人组合,所用的乐器有四胡、老胡、三弦、八角琴、笛子、韵锣等。表现形式多样,可以乐台演奏,也可以行进演奏,还可由女声伴唱,俗称鸟仔,意为鸟儿般歌唱,更加生动。

【独角戏】

从莆仙独幕剧演化而来,出现于新中国建国初期。表演时单人操作锣、鼓、箫、管、八角琴、板胡、大钹、小钹、大锣、小锣等十多种乐器,并表演剧中不同角色,被人们誉为“天才艺人”。现为莆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仙游度尾大鼓吹】

鼓吹乐起源于北宋,原为北狄军乐,传入中原后,与大曲相结合,成为黄门鼓乐。度尾大鼓吹演奏规模灵活,可由十至百人吹奏,动人心弦,是首批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3上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