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福建新闻·综合
3上一版  下一版4
 
闽江水、 将入岚岛大樟溪“母亲湖”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1年9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闽江水、 将入岚岛大樟溪“母亲湖”
近年来,平潭三十六脚湖水位下降,不仅让居民饮水受阻,还破坏了烟波浩渺的美景;平潭人清淤调水,拯救这座全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湖
三十六脚湖水位下降严重,大部分的湖底都露出了黄沙
三十六脚湖曾经景色宜人,烟波浩渺
 

N本报记者 孙德坚 胡兰芝 薛辉 张超晖 文/图

本报讯 三十六脚湖,这个形如大海星的湖,一直被平潭老百姓亲切地称为“母亲湖”,从1975年开始,它就成了平潭县35万人口的生命水。然而,近年来,三十六脚湖水位明显下降,这座全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湖开始“喊渴”。“一泓水载不动满城人”。到底怎样支援疲累的“母亲湖”?据了解,近期福清闽江水将接入三十六脚湖,这项调水工程将为海岛注入源源闽江水。

“靠天喝水”枯水季海岛喊渴

跟随着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和中水十六局的工作人员,我们一行来到三十六脚湖。湖的水位已经明显下降,不少地方露出湖底黄色的滩涂。曾经一望无际天水一色的湖面,如今却是大片湖底朝天,一些角落已俨然变成杂草茂盛的“草丛”。

“三十六脚湖太累了,入不敷出啊!”实验区管委会工作人员叹息着告诉我们,尽管这个面积210万平方米的全省第一大淡水湖,为海岛带来了无可取代的淡水资源:蓄水量为1290万立方米,最大水深16米,年供水量可达495万吨以上,可问题还是不可避免地到来了。

“三十六脚湖是靠天喝水的,目前的水位在6米左右。”三十六脚湖管理处王长金告诉我们,三十六脚湖是由天然雨水储蓄而成,因此一到枯水季节,居民饮水难免会受到一定影响。“一年下雨一年用。今年的降水实在太少了。可平潭城区的用水量却在与日俱增啊。”

11年前的“用水危机”,至今仍让不少平潭人心有余悸。2000年2月,三十六脚湖最低水位降至7.58米,估算库容量仅为125万立方米,水位处于历史最低点。湖中可利用的水量仅为30万立方米,只够维持1个月的供应。

清淤一期工程腾出300万立方米

“为了缓解用水紧张,改善水质,去年就启动了清淤工程。”负责清淤一期施工的中水十六局有关人士告诉记者,今年6月20日,清淤一期工程为三十六脚湖“腾出”了300多万立方米的空间。他告诉我们,目前二期工程的方案尚在论证中,待二期工程全部做完,清淤面积将达3.3平方公里,有望解决百万人口的用水问题。

平潭县水利局有关人士告诉我们,“近期,从福清引入的闽江淡水有望接通入湖,这将会极大缓解和改善平潭城关的居民饮水难的问题。”

据悉,届时从闽江调来的水经抽水机抽取后,先在位于三山的北林水库稍作“休息”,接着通过抽水机流向小山东加压泵站,再通过泵站施压经大桥流向娘宫,最后就会在三十六脚湖“安家”。

他向我们透露,“近期将从福清引入闽江淡水;远期,我们将会从永泰的大樟溪调水入岚!”

三十六脚湖烟波阔清淤重现美景

“现在的水位太低了,水也少,但都会好起来的。”三十六脚湖管理处王长金说,“因为要保护水源,所以很早就禁止游船了。不过,单站在湖岸欣赏风光,就足以让不少游人驻足了。”

他告诉我们,三十六脚湖是平潭著名的十景之最,早在唐代,这里就已经是朝廷牧马的地方。其中,湖、海、山、林交相辉映,岩、礁、碑、屿穿插交错,被称为海岛明珠。湖滨拱卫着的有照镜山、牛山、海坛山等,层峦叠嶂,山光流影,岸草阡阡,怪石峥嵘。

“清淤工程,可以让这里的水质变得更好,调水工程也在推进。岚岛十景之最,可不是吹出来的!”王长金笑着说,随着清淤工程和调水工程的推进,这里湖天一色、烟波浩渺的美景都会回来的!

站在湖边,远望层峦叠嶂的远山,一碧如洗的蓝天,心里难免感怀倘若有湖水点睛,此处确实堪称绝美的好景,也难怪清代诗人俞廷萱在此感怀——“波光如画碧如油,日落风清好泛舟;三十六湖烟波阔,不知领得几多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