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倪可风 童正忠 薛辉 林丹文/图
本报讯连江县有个名声不小的“石城”——蓼沿。走进蓼沿乡,大大小小满载石材的车辆进进出出。乡里的支柱产业带来了税收,也给环保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去年,在短短的几个月里,乡政府大刀阔斧地将原有的64家石材企业削减为31家。传统石材、绿色农业经济,如今成为压在乡政府肩头必须要挑好的“两个箩筐”,“石城”大步迈上了转型路。
昨日,我们走进蓼沿乡首占村。在这里,一个绿色生态经济的样本,让我们看到蓼沿人转型路上的艰辛与惊喜,也体味到基层干部的气魄与魅力。
千亩果场贵安的“后花园”之梦
绕过弯曲的山路,我们来到一片开阔的果场,一下车便收获满眼绿意,山林果场里,各种生物发出的声响声声入耳,热闹非凡。
“水面上是番鸭,水里还养着漂亮的锦鲤呢!”果场的负责人吴明宏指着不远处的池塘告诉我们,整个果场面积达1000亩,蓼沿人称之“千亩果场”。“以后樱花、梅花都会来落户,热闹得很呢!”
沿着果场路前行,突然“呼啦啦”地一群大个子“鸟”从我们眼前的枇杷林中,扇动着翅膀轻盈飞过。小路上,它们或休憩或散步,一点都不怕生,淡定自如。
“在城里,没见过这种‘鸟’吧?”这些在地上散步时外形似鸡的家伙,飞起来居然轻松得像鸽子一样。看守枇杷林的王大姐告诉我们,这是果场里养的珍珠鸡和贵妇鸡,它们白天吃虫吃草,晚上飞回来吃给它们准备的玉米,是名副其实的无污染的“土鸡”。它们可是在这千亩果场里放养的,每天的飞行“健身”,让这些“土鸡”肉质更紧实鲜美。
“隔着这座山,就是贵安了!”蓼沿乡乡长陈桂平说,“以后这里会修一条直通贵安的路,一旦修通,石城蓼沿也将真正纳入福州半小时经济圈。”
“贵新隧道通了以后,贵安是福州的后花园,而以后我们就是贵安的‘后花园’!”吴明宏乐观地说,无论饲养还是种植,都是在为以后的农业生态旅游打基础。“今后,人们在贵安泡完温泉,就可以到我们这里吃土鸡土鸭,摘枇杷,方便得很!”
漂亮转型“两个箩筐”要挑稳
“转,就要转得漂亮!石材是蓼沿的传统产业,但这里发展绿色农业经济,也有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蓼沿乡一位工作人员笑着说,这里自然的农林风光,让张艺谋的选景师也大为赞叹。不少经营石材的乡里人,也开始寻思着做个经营绿色农业的“农民”了。
陈桂平告诉我们,石材是乡里的支柱产业,但部分企业规模较小、设施不完善,加上环保意识差,乡政府只能痛下决心整治。“挑好两个箩筐,这是蓼沿科学发展的必要之路。”陈桂平说,石材要抓好,绿色农业经济也不能丢,“找项目抓机遇,都是要抓好的实在事。中央支持啥,都要主动靠拢,为乡里争取资金”。
“植树造林,蓼沿承担了全县八分之一的任务。不过,我们也趁着这个机遇好好发展,森林也能成为蓼沿人的‘绿色银行’。今年99亩林木公开拍卖,拍出了199万元,比以前的价格翻了一番!”
平稳转型有法宝 基层干部“三句经”
从2010年3月到11月,“大手笔”关停乡里一半的石材企业,乡领导怎么处理好转型中必须要面对的“阵痛”?安抚老百姓的情绪,到底有啥秘诀?
陈桂平笑着说,“做基层干部,三句话要记得:脑子要灵,要善于抓机遇,为乡里人做实事;手脚要净,不能贪不能腐;肚子要大,要有度量,善于学习,不能心浮气躁!”
听着他的“三句经”,我们一群人频频点头。“在蓼沿工作,能锻炼人,会逼着你廉洁自律,会逼着你抢抓机遇,会逼着你使用人才!”陈桂平说,身处基层干部的位置上,就自然会想着要去做事。“一个乡镇好不好,不看财政好不好,要看人愿不愿意干活!”
背靠贵安,环抱3万亩绿色腹地,一群想干事愿干事的基层干部。蓼沿,这个传统石城,定不会辜负老天爷赐予的厚礼,弹一曲华丽转身的美妙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