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练仁福/文 肖春道 王浩志/图
本报讯 4平方米的杂物间中,挤着三口之家;内河驳岸边搭起简易木板房,厨房、卧室全挤一屋;每月还要面对房东涨房租的要求……这是许多外来工在城里的生活图景。重庆、四川、河南、江西……保安、保姆、环卫工、保洁员……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他们在这座城市中从事着最普通的工作,居住环境却令人烦心。昨日,记者走进他们的生活之中,体验他们的“住生活”,感受他们对城市生活的期待。
【调查】
样本一:杂物间里的三口之家
昨日上午10时,福州西洋新村。来自四川广安的刘成平在自己的出租屋里炒着白菜,准备午餐。他的屋子其实原本为房东的杂物间,4平方米左右的空间里:一张床、一张桌子、一个简易的厨房操作台,鞋子、衣服等各色物品挂满屋子两侧的墙壁。
“新村里好多杂物间都是出租的,好多两口、三口之家同样住这么大,我的条件应该还算好的了!”61岁的刘成平笑着说。老刘是新村里的保洁员,每月工资1000元多点,“这屋子月租只要100元多些,再扣除吃饭的钱,还能省下一些钱!”
样本二:“嫌贵你可以不租啊!”
来自四川的陈女士在福州做保姆,每月收入2000多元,她的丈夫是一名建筑工人,每月收入在6000元左右,还算可观。“来福州有十年了,我们辛苦一年,能挣10万元左右。”陈女士夫妻两人租住在晋安区西园的一间小民房中,“房子就一室,十多平方米,既是厨房也是卧室,住着是有点挤。”陈女士说,房子挤些都还能克服,最令她烦恼不已的则是老放狠话的房东,“电费按工业用电来收,房东还年年喊着涨房租,稍微和房东商量,他就威胁说:‘你不住可以走啊!’因为房租便宜,民房房源少,所以自己也只能忍着。”
样本三:公寓,给工人安了个家
昨日中午11时,位于开元路的鼓东街道环卫公寓里,忙碌了一个上午的环卫工人们陆续回来吃饭。公寓一层是个大厨房,14个住户的灶台依次排开,清楚整洁。楼上为房间,每户一间,每间大约10平方米,较为宽敞明亮。
“以前我们也是自己在外面租房子住,住进公寓后环境肯定是比以前好得多了,大家在一起也有个照顾。”一位环卫工人说,住进公寓以后,自己在城里有了家的感觉。
据悉,经过鼓楼区近年来的大力推广,每个街道都有一所环卫公寓,每户月租金为100多元,比市场租金低了许多。但在昨日的采访中,许多环卫工人仍不断抱怨:“房租太贵了!”
【数据】许多人居住不足10平方米
昨日记者获悉,福州大学社会学系曾组织学生对福州外来务工人员生活状况进行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从获得房屋的方式来看,外来工获得住房的主要形式包括租赁、居住工地工棚、居住单位宿舍这三种形式。外来工群体绝大多数无法做到一人一间住房,住房本身的质量和环境还比较恶劣。而工地工棚的质量更差,它们大多是由一些废弃的建筑材料搭建的简易房屋,甚至无法起到遮风挡雨的作用。
从住房面积上看,外来工的人均住房面积狭小,大多在30平方米以下,许多外来工房屋居住面积不足10平方米,而且就是这样狭小的房屋大多也是由两人或者多人合租的。
□记者手记
“房租太贵了!”在昨日的走访调查中,记者听到最多的就是这么句话。空间拥挤、卫生环境差、安全隐患多,这林林总总的问题比起房租来,在那些普通外来工眼中都成了“次要的”。
由于近年来各城市大范围的旧城改造,外来工们“喜欢”的民房、旧屋越来越少,而保安、保姆、建筑工人等工种工作岗位多在核心城区,被“推”进主城的他们,只能直接面对巨大的生活压力。
近年来,各城市也已经开始大规模建设公共租赁房,外来务工人员、刚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也都将被纳入保障范围。但由于房源有限,并非所有的外来工都可申请。此外,公租房还是要付租金,比市场低三成左右的租金,再加上物业费,许多普通外来工依旧负担不起。
我们都知道,离开了辛苦工作的普通外来工,这座城市将会是什么样。但如何让他们对这座城市更有归属感,这需要城市管理者拿出更多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