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栏目主持 吕蕴岚
白领刘晴(化名)因为公司新招的女大学生林欣(化名)外形甜美、进步很快、人缘良好,产生了危机感,她不但在办公室表现失态,而且严重失眠,还怀疑自己是否患上“强迫症”(本报9月23日N4版曾报道)。前日,经主持人联系,福州阳光心理服务中心主任咨询师林瑞龙接受了刘晴的咨询。
这是嫉妒和焦虑不是“强迫症”
刘晴说,自从在办公室里对林欣发飙后,非常悔恨自己的失态,她查阅资料后觉得自己患上了“强迫症”。林瑞龙主任仔细了解刘晴的成长经历和她这两个月的行为后,认为这是刘晴在压力之下做出的情绪反应,并非“强迫症”。
林瑞龙认为,刘晴一直处在焦点的位置,导致她在自我意识中给自己塑造了完美的形象,耐挫抗压能力偏低。林欣出现后,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刘晴的焦点位置,让她有危机感,内心失去平衡,产生嫉妒和焦虑的情绪;而女性关于容貌的“嫉妒”,是刘晴所不愿意承认的。
建议:
刘晴,首先要面对自己的内心,认识到自己是出于“嫉妒和焦虑”才产生失眠等系列行为,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而不是给自己贴上“强迫症”的错误标签,造成不良心理暗示。
长江后浪推前浪是职场规律
刘晴告诉林瑞龙主任说,自己总是不由自主地去观察林欣的言行,想到林欣年轻未婚,有大把时间和精力用来工作,便觉得被超越是迟早的事情,内心很痛苦。
林瑞龙表示,长江后浪推前浪,这是自然界的规律,也是职场的规律;职场也有盛衰期,单单刘晴本人,4年前的工作热情就胜过4年后,何况是把两个不同工作阶段的人进行比较。林瑞龙举例说,就像一组人在长跑,各有各的节奏,还可能有人中途退出,刘晴始终要明白自己的目标是什么,而不是被同伴或对手带乱了脚步;也许林欣工作4年后,成绩还不如今天的刘晴呢。
建议:
刘晴,认真做个全面的规划,在不同的年龄,给自己设定不同的目标,包括生活和工作两方面,而不是在30岁时还抱着25岁的想法生活。
众说纷纭
职场上,新人的成长让老员工感到威胁,文章见报后,40多位读者联系到主持人,就这个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老员工,顶住!
陈先生(38岁经理)
我也遭遇过“凶猛新人”,当时连着三个月的业绩没能超过他,连辞职的念头都有了。后来,部门出了差错,靠着平时积累的人脉,我救了急。那次的经历给了我很大的信心。现在我也当上领导,经常说的就是老员工是公司的宝,他们的经验是无形的财富,很多关键时刻,还得老员工才撑得住场面,应付得了危机。我想和刘晴通话,希望她能看到自己的价值,不要去单纯看业务量,不是这种比法。
换心态,别比了
玲儿
公司做好老员工的保障,再鼓励老员工带新人,把经验传承下去,这样不是“三赢”?新老员工不一定非要对立不可,像刘晴和林欣都是漂亮优秀的女性,更要惺惺相惜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