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Y01版:特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省会大手笔 绘制和谐宜居城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1年10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省会大手笔 绘制和谐宜居城
5年来,围绕“富民强市,和谐宜居”主题,省会榕城频出大手笔: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绿化、美化,气度恢宏;社会文明耳目一新,文化传承迭出亮点;社会保障屡屡给力,民生工程更上台阶……
近两年,福州市全力以赴,在中心城区道路沿线、景观节点等频频实施绿化、花化、彩化改造,榕城越来越美了(本报记者航拍于左海)
安泰河改造后,再现“清流穿城过,碧波荡榕城”的画卷
 

N本报记者 练仁福 阙文龙/文 林丹 王浩志/图

开栏语:

喜迎九次党代会热评十大新跨越

福建这几年发展之快,令世人刮目。

省第八次党代会以来,省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推进福建发展和海西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福建发展史上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时期。

2009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这一年,金融危机肆虐,我省GDP仍达12%,远远高于全国8.7%的平均水平。

2010年,我省工业增加值创“九五”以来最好水平,GDP增长13.8%,为10年最快。

2010年以来,新平潭屡创奇迹,再过20年或更长一点,福建将实现“南有厦门、北有平潭”。

今年3月,国务院批复实施《海峡两岸经济区发展规划》。今年前8月,我省GDP增长13.1%;中科院8月初首次发布《中国科学发展报告2011》,报告显示,福建GDP质量,全国第七。

......

省委书记孙春兰说,当前,福建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发展正处在动能加速释放、经济总量蓄势突破的关键时刻,也处于经济结构加快调整、发展质量全面提升的重要关口,实现“更高起点”发展的思想基础、物质基础已经具备。即将于下月在福州召开的福建省第九次党代会,就将为“更高起点”上推进福建发展和海西建设作出科学的谋划。

福建,正迎来全新的大跨越大发展。

为迎接此次会议的召开,海都报、海都网今起联合推出大型策划——“喜迎九次党代会,热评十大新跨越”。我们将从过去五年福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中,评选出“十大新跨越”。

核心提示:

福州,八闽首府,有福之州。

省委书记孙春兰和省长苏树林在福州调研时指出,福州在一定意义上代表着福建。能不能加快发展,发展得好不好,从一定意义上反映了福建的速度和水平。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中,22处直接提及福州,另有5处直接提及闽江口,足见“海西20城中唯一的省会城市”在海西发展全局中,战略地位突出,作用重要。

因此,总结福建发展、海西建设的五年成就,省会福州成为最佳观察点。“省会大手笔”成为“喜迎九次党代会,热评十大新跨越”评选活动1号候选。

日前刚刚落幕的福州市第十次党代会,吹响了实现福州新跨越的号角;“更高起点”的省会榕城,定将在推进福建发展、海西建设新征程中发挥出更令人瞩目的龙头作用。

内河整治 水清河畅景色新

这几日,福州安泰河畔天天游人如织,国庆首次试运行的“袖珍福船”率先在全市开启内河文化之旅,给游客带来全新体验。

1日上午10时许,记者来到安泰河老佛殿码头,河中的“袖珍福船”的船头船尾各站一名船工,他们身穿黑色衣服,头戴竹笠,娴熟地用竹竿撑着,福船慢悠悠地在澳门桥和通湖路之间航行。

李慧是来自杭州的游客,来榕第一天就体验了一回内河游。“坐在福船中,抬头仰望安泰河两岸精致的仿古建筑,低头可见清澈见底的河水,鱼儿在欢快畅游,还能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影子,特别唯美。下一次我一定要带上家人再次体验福船游。”

内河游也勾起了许多“老福州”儿时的美好回忆。陈可根老人说,榕城自古内河交错,他从小就在安泰河边长大,那时水清河畅,内河就是孩子们最大的乐园,可自上世纪80年代起,内河水越来越黑,臭味也越来越重了,“真是想都不敢想,在我76岁的时候竟再次实现了泛舟安泰河”。

安泰河的变化是福州内河综合整治的一个缩影。今年1月1日,省委常委、时任福州市委书记袁荣祥等领导调研检查城区内河综合整治工作时强调,加快推进内河的截污、补水、驳岸绿化等工作,着力将内河打造成为省会中心城市的亮丽风景线。“内河整治攻坚战”由此拉开序幕:投入70亿元确保75条内河在今年底前“去黑除臭”,实现“水清、河畅、路通、景美”,还市民“绿水绕人家”的美景。

显山露水 推窗可见一片绿

“早晨爬乌山,锻炼一下身体,呼吸新鲜空气;晚上吃完饭,和老伴到三坊七巷散散步;双休日,孙子回来了,带他们到白马河公园逛一逛,河边走一走。”福州市民董依春如此描述他的退休生活,“短短几年间,福州越来越宜居了!”

老董的感受正是缘于福州这5年来在城市绿化上的努力。2006年以来,福州市新建了动物园、儿童公园、茶亭公园、琴亭湖公园、五凤公园等城市公园绿地,大力推进“显山露水”工程,实现“抬头见蓝天,推窗一片绿”。

其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省、市两级党委、政府所在地屏山、乌山均进行改造,建成大片绿地,“还山于民、还绿于民”;同样,在东街口等繁华地,一片片绿地与高楼大厦交相辉映,让市中心的“绿肺”为民所用,真正实现“还山于民、还绿于民”。

而在来榕经商的何先生眼中,榕城的绿化最令人感动的还是用心与精致。“你看现在的福州街头,大花篮、园林小品、绿化隔离带……”他说,生活在福州就像是生活在一个大花园中,随处可见园林艺术精品,体现着城市管理者的用心,给每一位生活的人带来无比的温馨。“福建是全国最绿的省,而福州则是名副其实的绿城。”

福州市园林局负责人说,近年来福州不断加大城市园林绿化投入力度,采取规划扩绿、征地增绿、拆房建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等多种途径来增加城市绿化量。福州也先后捧回“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牌匾。

三坊七巷 坊巷重生续经典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来自五湖四海的数十万人走进三坊七巷,这片古老坊巷成了全省最具人气的地方之一。“国庆7天,我们安排了100多场各种类型的文化活动,让每位游客都能感受到闽都文化的魅力,也让每一位福州市民分享福州文化建设的成果。”福州三坊七巷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三坊七巷就像是一本读不完的书,每一次走进都会有新的感受,让你刚刚离开却又想再走进。”6日下午,记者在三坊七巷遇见来自成都的游客陈云谷,在榕的3天时间里,他已是三坊七巷的“回头客”。“我对三坊七巷是慕名已久,这里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每座宅子都有着自己的故事。”第二次游览完坊巷,他感慨地说,地处城市最繁华中心的这片古老坊巷竟然还能保持得如此完好,着实令人感到兴奋与震撼。“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魂,三坊七巷见证了福州的辉煌历史,未来定将成为福州这座城市的最佳名片。”

“这几年三坊七巷发生的变化有目共睹,这也是我们这些老住户最欣慰的地方。”福州市民老林三代人都住在三坊七巷,支持坊巷保护工程,一家搬出住了几十年的老宅子。“说实在的,当初确实有点小情绪,现在则完全是另一种心情了。”老林现在每周还都会回三坊七巷走走,有时还充当起义务讲解员,“听着游客们对三坊七巷的一句句赞美的话,我心里就特别自豪、高兴!”

福州市政府相关人士介绍,2006年起,福州市委、市政府作出决策,投入40多亿元,按照“修旧如旧,保持总体坊巷格局、风格、风貌不变”原则,全面修复“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经过4年多的努力,这座“失落”坊巷开始恢复“重生”。三坊七巷已经成了福州历史文化大观园,成为福州城市精神的发源地。2010年6月,“三坊七巷”以最多得票荣登由中华文化促进会等单位主办的“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榜首;2011年8月,全国首个社区博物馆在三坊七巷挂牌。

立体交通 编织便捷出行网

淮安大桥是福州三环路闭合的控制性工程,自开工以来,记者每个月都会到施工现场采访报道。国庆假期,记者再次来到现场,发现场景一如往常:机器轰鸣声不断,工人上下紧张忙碌。

淮安大桥,工期紧,福州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来到工地“督工”。施工方中交二航局项目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为加快淮安大桥施工进度,他们创新性地施行塔梁同步施工,这在我省桥梁施工中尚属首次,在国内也罕见。该负责人说,淮安大桥主桥预计12月上旬合龙,今年底,长50公里的三环路将实现全线贯通。届时,驱车从琴亭高架桥上新店互通走绕城高速公路与三环路共线的西北三环,将可直接抵达洪甘路,车程只需5分钟。

而作为更大的交通大手笔,福州在全省城市中率先启动地铁建设。未来40年,福州将建设7条轨道交通线网,全长184.2公里,其中已经全面开工建设的地铁1号线将于2015年正式通车。

过去5年,福州着力于构建城市大交通格局,为市民打造一座便捷之城,交通大手笔亮点频现:打通丁字路、断头路,对老旧城市干道进行“白加黑”改造,推进三环路等干线通道及城市新区路网建设;大力发展公交事业,不断优化公交线网,全面取消夏季1元空调费,实行70岁以上全省高龄老人免费乘车等公益政策。

除了硬件提升,福州同样着眼于交通管理水平的进步。近年来,福州大力开展交通整治,推进错峰上下班,“文明出行”理念渐入人心。

数字看跨越

细数过去5年,围绕打造宜居城市,构建和谐福州,省会榕城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绿化、社会文明、文化传承、民生保障等方方面面大手笔频出,实现了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各项事业加快发展。

■2010年福州市地区生产总值达3123亿元,财政总收入、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比2005年翻了一番多。5年间,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79.5%和64.4%。

■疏解老城、开发南台、拉开框架、发展新城取得进展,东扩南进、沿江向海步伐加快,建成区面积从2005年的158.2平方公里扩展到220平方公里。

■对外开放持续扩大,5年实际利用外资达45.8亿美元,新引进了34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榕投资或设立办事处,外贸出口实现翻番。榕台交流不断取得突破,率先实施中央惠台政策,率先开通两岸海上直航,率先推动两岸双向投资,“5·18”海交会、海峡两岸合唱节、“两马”同春闹元宵等影响日益扩大。

■福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有效落实,城乡义务教育在全省率先实现“双高普九”,公共教育满意度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三位。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基本建立,居民健康主要指标在全省领先。

■就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5年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5万人次,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47万人次。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面铺开,在全省率先开展城镇居民和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各类特困群体得到有效帮扶。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大,建成保障性住房6.8万套。推出了公园、公厕免费开放和公交车免收空调费等惠民举措。

■社会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依法治市进程加快,“平安福州”建设持续深化,社会治安满意率从2005年的90.48%提高到2010年的94.97%。人口计生、体育、广电、新闻出版、老龄工作、残疾人事业、慈善事业等健康发展。

预告

下一篇,即将推出“厦漳泉同城化”,敬请期待。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