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4版:消费维权/今日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吃得差住不好还被骗受惊吓
榕节后出游便宜一半
空壳公司屡屡中标背后的猫腻
女为谁淑?
和三部委较真的李燕是公民精神的化身
网友说话
读者反馈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10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空壳公司屡屡中标背后的猫腻

 

N陈一舟

海口星海公司是一家无软件企业资质证书、无缴纳社保资金记录、无缴纳营业税记录、无办公地点、无联系方式的“五无”公司,在注册成立后4个月内连续在政府采购中中标。今年5月又击败一批知名企业,以590万元最高价中标海口市人民医院信息化项目,引发舆论对当地政府采购的强烈质疑。(10月10日《京华时报》)

既然是“空壳公司”,显然不符合政府采购法的规定,这种连参加投标资格都没有的公司居然屡屡中标,足以将一些地方盛行的政府采购潜规则暴露无遗——比的不是价格和质量,而是关系,谁有关系谁就能中标,管它什么公司。

面对质疑,海口市政府采购中心主任蔡东海先以是中标企业的商业机密为由,解释称“政府采购的就是正确的”,旋即称要将提出疑问的记者“关在会议室监控起来”。这个官员超出常理的蛮横和有恃无恐,大概也可从一个侧面解释为何一家“五无”企业能多次包办政府采购的原因所在了。

透过乱象看本质,问题症结在于政府采购机制的不规范,比如违背招投标规则随意乱设门槛、无视公平竞争原则大搞暗箱操作等,在不少地方的政府采购中大行其道。在权力“分一杯羹”的猫腻之下,中标的企业纵然不是空壳,结果也令人担忧。

毋庸置疑,在不少地方,旨在引进竞争、节省行政开支的政府采购已为权力之手操控,其实质是权力寻租。可以这样说,“五无”公司屡次在政府采购中中标本身就是一封举报信,只要纪检部门介入调查,定能从中挖出蛀虫。

被扭曲的政府采购机制势必成腐败温床,这是“空壳公司屡次中标政府采购”背后的真问题。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切实引入社会监督,让政府采购真正成为“阳光采购”,除此之外无捷径。

 
3上一篇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