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林宝珍
疼痛作为每个人一生中体验最多的感觉,是我们经常遇见的问题。
2011年10月11日是第八个“世界疼痛日”。福建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主任委员、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疼痛门诊张志坚教授介绍,疼痛是一种疾病,人们应该积极科学止痛,正确治疗。如今,不少大医院设立了专门的疼痛科,如果身体出现慢性疼痛,那么,就要请疼痛科的医生来帮忙了。
五类人群最易患慢性疼痛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目前至少有1亿疼痛病人,但哪些人群易患慢性疼痛呢?
张志坚教授介绍,办公室久坐的人、司机、老年患者、癌症患者、运动员及经常参加运动的年轻人是疼痛的高发人群。
办公室白领和司机:在现代社会快节奏、高压力的环境下,办公室白领、司机在办公室或车里往往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不良坐姿引起的肌肉劳损或由于缺乏锻炼而导致的肌肉乏力,很容易引发“颈肩腰背痛”与紧张型头痛。
癌症患者:20%~50%的癌症患者其首发症状为疼痛,75%~90%的中晚期癌症病人因化疗、手术失败或病情恶化不得不承受慢性痛的折磨。
运动员及喜好体育运动的年轻人:经常运动会带来健康,但由于关节和肌肉的重复运动和承受特别的压力,很容易造成肌肉和关节的损伤,出现急性扭拉损伤后,重建的局部血液循环不良及组织神经修复不良而遗留慢性疼痛。这种情况也常出现在体力劳动者中。
45岁以上的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出现“骨性关节炎”的几率很高。常见的有膝盖、手指和手腕等处的慢性疼痛。
别等“忍无可忍”才用药
生活中,很多人认为疼痛是小事情,没必要小题大做。也有人由于工作太忙,没时间上医院,所以疼痛发作时,便采取忍一忍扛过去的做法。
其实,疼痛是一种疾病,既是一种生理保护体制,也是病痛的信号。因此,当身体的疼痛一次次向我们报警时,千万不可忽视,如果不认真对待,就有可能延误疾病的治疗,招来重病。对于疼痛要早诊断,早治疗,不要让急性疼痛转变为慢性疼痛。
张志坚教授介绍,医学上是很重视疼痛,世界卫生组织2000年就提出“慢性疼痛是一类疾病”,现在综合性医院都建立了专门的疼痛门诊,来对付那些“难治”的疼痛症。如果你不能确定疼痛的原因,不知道该到哪个科室去检查,就可以到疼痛科找大夫帮忙。
治疗疼痛不完全是药物,也可以采用物理的方法,或手术的方法,或心理学的方法进行治疗。用最有效的药物,或处理措施,用最快的速度,来减轻疼痛。
服止痛片一周不要超过2~3次
市场上有许多非处方药的止痛片,于是,有些人去药店随意购买止痛片,放在家里备着,有点痛就自作主张吃止痛片。
对此,张志坚教授认为,止痛片短期内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是非常有效的,一方面可以配合治疗,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止痛片副作用较大,且不能治本,如长期乱吃止痛片,可能对胃肠、肝脏或其他内脏带来一定的伤害,甚至造成高血压、肾脏功能损害、消化道出血、股骨头坏死等严重后果。同时,还会掩盖病情,将急性病转为慢性病。
因此,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止痛药。一般来说,止痛药一周不超过2~3次。国际上关于疼痛的治疗指南中还指出,对于疼痛治疗,在采用口服药之前,建议首先选择局部药物治疗。比如当颈肩腰背痛,急性扭拉伤,手、膝等骨性关节炎患者发生疼痛时,可以首先考虑扶他林乳胶剂等非处方性的外用止痛抗炎药物。
□延伸阅读
五类慢性疼痛要找疼痛科
张志坚教授介绍,急性疼痛一般能找到针对原因,对症治疗后疼痛就可消除。
有五类情况很容易造成慢性疼痛,需要找疼痛科大夫来帮忙。
第一个是原发三叉神经痛,这种疼痛剧烈又持久,常常导致病人产生自杀的念头或者自杀。第二个,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疱疹好了,但仍可能会遗留剧烈的疼痛。第三个是截肢后的幻肢痛和残端神经痛。肢体因外伤等原因裁掉了,但是病人还觉得有肢体痛,这个痛是非常烦人的。截瘫后的神经痛和卒中后的神经痛,也是比较强烈比较持久的慢性疼痛,需要专业的大夫来对付。第四种是偏头痛,紧张型头痛和丛集性头痛,还有痛经、慢性的腰背痛和癌性的疼痛。第五种是抑郁并焦虑症的患者,其躯体对疼痛的敏感性大大强化,周身到处都可以出现疼痛,服用止痛药往往无效。
对于这些疼痛要采取积极治疗的态度,如果拖延不治,治疗的难度将大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