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6版:福建新闻·闽南
3上一版  下一版4
 
厦门水岸拟建城市慢行系统
泉州“安兰在线”涉嫌传销被查
换个包装卖出千吨劣质化肥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1年10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换个包装卖出千吨劣质化肥

 

本报讯 收购的1471.24吨氨基酸配方肥被查出不合格,福建省农资集团漳州公司明知此事,依然在供货方四川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协助下,将这批劣质化肥低价推向市场,共销售1413.36吨,销售金额共计1457638元。

昨日,芗城公安分局经侦大队通报此案,涉案的省农资集团漳州公司相关负责人周某、闫某、陈某,被控销售伪劣产品罪,现已被取保候审,目前该案已进入法院审理阶段。

2008年10月初,福建省农资集团漳州公司与四川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签订购销合同,向该公司购买1471.24吨含氮16%的氨基酸配方肥。四川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委托内蒙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该批化肥。

福建省农资集团漳州公司收到化肥后,发现并非四川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品。经过沟通后,由四川该公司寄来“凯利丰”、“汉山”品牌的氨基酸配方肥包装袋及合格证,福建省农资集团漳州公司将化肥包装袋更换后,对外销售。

2009年3月24日,漳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对这批化肥中的180吨进行抽样检验——不合格。事后,市质监局对福建省农资集团漳州公司进行处罚。

在收到质监局的检验报告后,福建省农资集团漳州公司法人代表周某明知化肥不合格,仍与该公司化肥部的经理闫某、副经理陈某预谋,指示两人销售该批化肥,并于2009年5月9日、10月20日,两次发函向四川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反映抽检不合格一事。2009年10月20日,四川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回函答复:以就地销售为主,并由我司协助进行销售。

2009年10月至2011年4月20日,在漳州及周边地区,1471.24吨氨基酸配方肥已低价卖出1413.36吨(包括抽样检验的180吨),销售金额共计1457638元。

(本报记者 陈青松 苏禹成)

 
3上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