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N04版:社区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娃娃军”也是革命主力
西湖边花甲老人写“地书”
“互补型”夫妻咋相处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1年10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娃娃军”也是革命主力
100年前,63岁的黄乃裳举起福州辛亥革命的大旗,率领的300多名义军中却有一支学生炸弹队
革命军和清军交战中,仙塔街民房起火(从于山上远眺拍摄)
辛亥革命时的福建总司令部,就坐落在现在的花巷教堂
如今的花巷教堂,坐落在繁华的东街口商圈
 

N栏目主持 苏燕梅 包华

福州鼓楼区的花巷基督教堂,在100年前,并不像现在这么平静,当时,这里是福建辛亥革命司令部。11月9日清晨,总攻打响后,黄乃裳率领着一支300多名民众组成的起义军,从这里奔赴福州各大战场。

昨日上午9点,在花巷基督教堂内,福州的“民俗通”齐先生讲起了百年前发生的那一场起义。

1911年春,黄乃裳在青年学生中传播革命思想,办报纸大力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为革命做准备。

11月9日凌晨,黄乃裳率领一支300多名民众组成起义军,从这里奔赴福州各大战场。这支起义军的军旗,是由黄花岗烈士林觉民、刘元栋、冯超骧的三位遗孀秘密精心绣制的铁血十八星旗。举旗的是黄乃裳,他说,他已经63岁了,剩下的日子不多,选他当大家的旗手就好。

在300人的队伍里,有一支学生炸弹队。他们都是当时福州英华、福音、培元三书院的学生,别看这些学生年纪小,可是他们在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生炸弹队各小组以于山为中心,在旗汛口与旗营清兵短兵相接,有的还突破敌人防线,深入敌后侦察情报。

11月9日下午,起义军取得全线胜利,旗兵节节败退。清驻福建部督松寿见大势已去,逃到渡街口吞金自杀。清将军扑寿走投无路,慌忙易服乔装躲到蒙古巷民房,正在附近巡逻的学生炸弹队队员李善进、刘德观发现后将其生擒,押到于山顶指挥部看管。刘德观仅14岁,李善进也未成年。

感谢福州齐先生拨打968111报料,奖80元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