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见习记者 王钊
关注理由 不少储户在银行办理存款业务,特别是办理较长期的定期存款业务时,常会碰到银行柜员热情推荐银行的理财产品。大多数人会坚持办理存款业务,但是少部分市民在工作人员关于高收益、低风险的说辞下,往往经不住诱惑,会转买理财产品。最近福州的叶女士就碰到这种情况,但购买理财产品已成事实,自己也签字确认,后悔莫及。记者昨日调查几家银行网点发现,工作人员推销理财产品过程中,往往夸大效益,极少提风险,这让很多市民被误导。
反映:20万存款买了理财产品
9月2日,叶女士拿着20万元钱去某银行申办金卡。银行核实了客户的申请条件,告之可以申请,申请后一个月可以领取金卡。叶女士称,在柜台办理申请金卡业务时,柜台工作人员一直强调20万元钱存在卡上利息很低,同时告诉她可通过购买银行的理财产品,获取更高的收益,保证20万元钱以后还可以顺利地支取出来。
叶女士称当时自己表明只想申办金卡,银行柜台工作人员则称:购买了银行利息很高的产品,同样可以申请到金卡,而且支取现金也很自由。“既然利息高,可以取现,金卡又能申请下来,我就购买了柜员推荐的业务,”叶女士告诉记者,“既然柜员承诺得那么好,应该不会损失我的利益,所以放心地签字确认。”
10月2日,叶女士来到银行领取金卡,同时要把20万元转出来,却被告知需要等到国庆假期后。10月8日,叶女士再次来到银行,顺利地领取了金卡,但是钱却不能取出来。“当时银行工作人员告诉我,我的20万元买了理财产品,现在支取很不划算,支取的话可能只剩下18万元。”叶女士告诉记者,“存款的时候,银行工作人员都是告诉我本金不会减少,而且利息更高,现在告诉我20万元变成18万元,我不能承受。”
回应:客户自愿购买理财产品
昨天,某银行相关人士表示,经调查,9月2日中午12点15分,客户到福马路附近银行网点办理银行卡存款业务,办好后客户咨询是否可申请理财金卡。经审核,该客户符合申请理财金卡的条件,客户填写理财金卡申请表后,柜员告诉客户按金卡申领流程,需一个月后来领取理财金卡。
办理业务期间,网点柜员向客户介绍了实物黄金投资等相关理财产品,经过了解,客户对实物黄金投资产生兴趣,并当即决定购买。当时,客户亲自填写和阅悉了黄金买卖申请书、黄金买卖风险提示函、黄金买卖客户须知等单据后签字确认,当日凭银行卡购买了500克实物黄金。
“10月8日,客户已到网点签收领取了理财金卡。9月份黄金价格回调,该客户看到所购买的实物黄金产品出现浮亏,当即不承认上述实物黄金的购买行为,并以不识字为由要求退款。”银行相关人士说,“当时签字的时候,客户并没有表现出不认识字。银行方面已经和客户解释沟通,但是客户不予理解。”
而叶女士则一直坚称自己并不知道购买的理财产品存在这么大的风险,银行柜员介绍理财产品的时候,强调保证本金不亏、收益不菲后自己才买的。银行相关人士回应:投资本来就是一件有风险的事情,介绍理财产品的时候都会向客户介绍。客户如果想支取现金,可在银行实物黄金交易时间内,凭有效证件、代保管单据和银行卡办理赎回手续。
调查:理财产品推销有玄机
以前,国内媒体经常爆出客户存款最终买了保险的事件。银监局加强监管后,银行柜台工作人员向客户推销理财产品的热情并不减。昨天,记者随机走访了福州几家银行营业网点,问及理财产品,银行的工作人员都会很热情地给记者介绍。但是介绍过程中,基本上都是说最近该行推出来的某某理财产品很好,非常适合你这样的个人理财客户,收益大概有多少,很少有工作人员会主动提及购买理财产品的风险。有些银行网点工作人员会提供一些理财产品宣传资料让记者自己参考。
记者仔细看了几份个人理财产品宣传资料发现,绝大多数宣传单都是花大篇幅介绍理财产品的特色、收益、购买指南等,一般只会在宣传册的不显眼处标记风险提醒。“理财投资有风险,建议客户选择与您的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理财产品”、“市场有风险,理财投资须谨慎,本页面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依据”等字样,一般都只会以小字号字体出现在宣传材料的下方。
宣传册上醒目位置一般大号字印有“本基金的预期收益稳定”、“客户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6%”、“期限适中,收益率高”等宣传语,这些强势宣传的个人理财产品比普通银行存款高不少的预期收益确实吸引了不少市民。而风险提示在宣传中的弱化回避,一定程度上混淆了客户对预期收益和实际收益的判断。
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一些银行进行产品宣传时,往往只注重“预期收益率达到多少多少”的宣传,但对于产品中暗藏的风险却很少提及。因此大家一定要在购买产品前擦亮自己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