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N08版:社区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爱与坚持的奇迹:濒临死亡的8小时
捐本好书圆农村孩子一个梦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1年10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捐本好书圆农村孩子一个梦

 

N栏目主持 陈钟兰 李帅 王浩志 实习生 鲍林琳

18岁的盲人少年刘杰,虽说自己无法看书,却用了2年时间收集近万册旧图书,为贫困地区的小孩、村民和特校学生建了4个图书室。因为,他相信“知识撒播光明”(详见本报9月22日N5版)。

闽侯县小箬乡大坂村51岁的残疾人士卓正道,24岁时摔断了腰,从此只能以轮椅代步。为了寻找自己生活的价值,他在村里办了个公益书屋,给乡亲尤其是小孩开辟了一块知识的圣地((详见本报9月22日A20版)。

刘杰和卓正道的故事见报后,很多读者对两人表示敬佩。然而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他们希望有更多的热心人参与进来,捐一本好书给农村的孩子,正如今年福州第六届读书月的主题说的那样,实现“书香满城”。

轮椅哥:

“最困难的是没有更多新书”

看了山村“轮椅哥”卓正道的报道,读者李先生感慨:“卓正道年纪轻轻就受伤瘫痪,这是一个悲剧,可他并没有就此颓废。他本来可以向别人乞讨,但他却伸出手来去帮助别人……”

福州市作家协会会员钱宏伟不但给卓正道带去了图书,还给他送了一部新的轮椅。钱先生说,他跟一个卖轮椅的老板聊天时讲到卓正道的情况,对方很感动,就用很低的价格把轮椅卖给了他,让他送给卓正道。

钱先生说,现在卓正道最困难的是没有更多新书,光靠朋友们的支持是不够的,如果福州市的爱心人士愿意捐出自己的图书,则是对卓正道最大的支持。

盲人少年:

“要能多点书籍就更好了”

国庆七天的假期,刘杰没闲着,每天奔波在福州的各个小区,收集爱心人士捐赠的图书,“虽然没休息,但很开心很快乐”。

家住鼓楼区的黄女士给刘杰送了100多册漫画书。黄女士说,儿子从小爱看漫画,家里收藏了几百册,“现在儿子18岁了,大了,就跟他说把小时候看的送出来,他很乐意!”收到这100多册漫画书,刘杰也乐坏了,他说农村的小孩难有机会看漫画书。

而其他一些图书,如四大名著、《十万个为什么》、《格林童话》也纷纷飞到本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年轻女士送了满满一大袋,其中还有三本崭新的《皮皮鲁总动员》。临走前这位女士还表示回家后也会跟亲戚朋友说这件事,“有合适的,我会再送来。”

整个国庆假期,刘杰和团队成员都沉浸在收书的忙与乐中,收到了五六百册书刊杂志。刘杰说,很感谢市民的支持,不过目前收到的杂志居多,“杂志也很好,不过如果能多点书籍就更好了。”

征令集

让“书香”飘进小山村

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身处贫困地区的小孩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没有特别多的文化活动,视野受限,好在书籍可以让他们超越这些限制,令他们小脑袋里的理想展翅高飞。

现正值榕城第六届读书月之际,今年的主题是“有福之州,书香满城”,如果您家中有旧的图书无处存放,不妨捐出,送给那些渴望知识的贫困小孩,让他们也闻闻“书香”。您可拨打本报热线968111,届时我们会前去取,您也可将图书直接送到海峡都市报社一楼968111呼叫中心(地址:福州市鼓楼区华林路84号海都大厦一楼)。

 
3上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