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以数据说话。
事实上,在“限购令”出台前,有着“史上最严厉调控”之称的“国十条”便早早定下了楼市观望的基调;
那么,在“限购令”正式颁布后,福州楼市又历经了怎样的变化与波折,而在这些看似惨淡的数据背后,究竟蕴含着哪些深刻解读?
本报记者与您一同盘点限购一周年的数据“关键词”。
关键词之成交
“限购”后住宅成交总量同比约降三成
众所周知,“限购令”发布后,对住宅楼市“杀伤力”最大的莫过于成交量,“量跌价滞”也成为了楼市最“流行”的词汇。
据海都房网(house.Nhaidu.com)地产数据中心所统计的数据表明,2009年10月1日至2010年9月30日,福州五行政区住宅签约总量为25414套,2010年10月1日至2011年9月30日,福州五行政区住宅签约总量为18715套,同比下跌 26.3%。
“如果忽略10月1日至10日这10天的成交数据误差,这个下跌幅度,或许比许多人预期要小,但实际上恰恰体现了‘限购令’对现有调控成果的‘维持’与‘扩大’作用,作为一项阶段性调控政策,‘限购令’执行的这一年里已经较好地履行了它的使命。”业内人士张先生说道。
从海都房网所统计的数据来看,也佐证了这一点:据了解,在2010年4月“国十条”出台后,5月份福州楼市成交量应声下跌至861套,然而,在经过4个月的“政策消化期”之后,9月住宅成交量又回升至1716套。
而2010年10月的成交量更是高达3029套,引起一波短暂的签约备案“末班车效应”。“这正是因为‘限购令’颁布后,相应执行细则尚未传达至相关部门,为避免违约纠纷,开发商便趁着短暂‘空隙’,加快办理备案手续的速度。”张先生解释道,这股瞬时激发的签约高潮再次说明:在“限购令”执行前,楼市实际成交量已有所“抬头”。
可见,若无“限购令”的出现,如今楼市或许又是另一番景象……
关键词之房源
新增房源相继涌现楼市库存增多
一方面是住宅成交量的“输出”不济,另一方面则是新增房源的不断“输入”,在此消彼长中,楼市积压的房源库存量开始增多,准现房楼盘也渐渐显得不再“稀罕”。
同样由海都房网地产数据中心统计的数据显示,2010年10月1日至2011年9月30日,福州楼市新增可售房源(含住宅、车库车位、商铺、写字楼等,下同)累计已达48106套,总面积为3906809.84m(数据更新时间截至2011年9月30日),其中6月份新增可售房源高达10003套,成为“限购令”出台后房源增量的历史最高点,而后的8月与9月也有4922套与4226套的可观“输入”。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新增房源总量较多,但实际住宅房源供应却依旧有限。”福州房地产研究所所长王阿忠称,以6月新增房源量为例,当月新增可售房源为10003套,但住宅新增套数则为4814套,占比不到50%,其余月份住宅可售房源也大多在50%左右,“这与去年土地推量多为商服地块有关,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如今新增房源的多元性,同时,仍有不少去年成交的住宅地块尚在‘观望’,并不急于推出新房源,也造成了实际住宅推量的限制”。
“尽管如此,在限购政策下,市场观望氛围较浓,不少楼盘去化较慢,在这种情况下,楼市库存就逐渐增加,一些过去罕见的准现房楼盘也纷纷在淡市中亮相。”福建社科院社研所研究员徐峰表示,开发商在面临较大压力情况下,优惠促销手段自然层出不穷。
关键词之土地
土地竞拍日趋理性中小地块频频“受宠”
在“限购令”的笼罩之下,成交疲软与房源库存增多已然令楼市倍感“压力山大”,这无疑也对作为楼市“源头”的土地市场产生一定影响。
据海都房网土地测评中心监测统计,自2011年以来,福州市累计成功出让土地面积已达2103554m(约3155亩),基本与2010年的土地出让面积相持平。
“不过,从各个地块的竞拍过程来看,开发商已经十分理性,尤其是面对资金门槛较高的超百亩地块,更是慎重出手,‘限购令’之前‘一掷三个亿’的现象已经基本消失。”王阿忠表示,以2011年5月27日拍出的宗地2011-14号地块为例,该地块位于鼓楼区工业路以东、洪山园路以南,地段上佳,却仅历时4轮即由融信集团竞得,溢价率仅为4%,楼面价为8372元/m。
相反,资金门槛较低、运营较易的中小地块则大受热捧,纵观2011年至今公示出让的30幅地块,百亩以下的中小型地块共20幅,而诸如宗地15号、16号、17号地块竞买轮数均超过60轮,宗地24号地块溢价率更高达213%!
“只要有合适的地块,开发商依旧不会‘手软’,不过,总体来看,虽然有些地块竞拍多次,溢价率高,但是土地价格还是趋于下行,回归较为合理的水平,这也是‘限购令’下令人欣喜的现象。”徐峰最后补充道。
(欲知更多详尽数据,敬请登录海都房网“限购‘抓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