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版:教育周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去台湾念大学 到底啥感觉?
“榕城金牌教育服务机构”巡礼今日启动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1年10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去台湾念大学 到底啥感觉?
我省赴台交流返校学生畅谈在台学习感受
▲福建工程学院学生

朱凌然(右一)与台湾老师(左二)临别合影
▲武夷学院学生胡燕楠在台湾大仁科技大学的烘焙选修课上做饼干
福建师范大学学生余明桄在参访TVBS时与主持人顾名仪合影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学生张怡晖在学习调制饮料
 

N本报记者 李薇

自从2009年我省首次大规模组织大学生赴台湾学习、开创大陆先河以来,迄今已有三批共800名福建“交换生”奔赴宝岛,进行为期一年的研修。在台湾念大学是什么感觉?能学到什么?两岸高校在教学方法、师资力量和考核办法上,又有何异同?14日下午,在省教育厅组织的“赴台返校师生代表座谈会”上,从台湾研修归来的30多名师生代表畅所欲言,分享了他们赴台学习的感受与收获。

【教学】课堂互动性强校外教学丰富

“回来以后,眼界、思维、想法都不一样了。”闽江学院旅游系2008级的蒋小娴说。蒋小娴在台湾的中国文化大学观光事业系学习了一年,学校丰富的校外教学尤其令她印象深刻。在国际连锁饭店管理课上,老师带着学生来到台北五星级晶华酒店消费,然后逐一参访酒店大堂、餐厅、客房、贵宾厅;在饮料特论课上,老师不仅带来各种红酒教学生品尝,还安排大家参访宜兰著名的金车酒厂,了解到威士忌酿造的一整套生产流程……

事实上,台湾高校上课形式多样化、“课堂”不仅仅局限于教室,是陆生们最为津津乐道之处。很多课程的老师都会主动联系大企业、大工厂,带学生实地参访,甚至自己动手操作。而学生的作业,也常常是针对各类企业进行实地调查和访问,并撰写调查报告,拿到课堂上分享。“这让我们更深入直观地了解到自己所学的东西,而不是一味枯燥的理论。”蒋小娴说。

而在课堂上,让陆生感受最深的是“互动性很强”。老师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常有小组讨论。就连上课的内容,有时老师也会征求学生的意见。

台湾高校的老师,很多是“海归加博士”,他们视野开阔,常常能把学科最新的研究资讯带到课上。而教师上课的自主性和自由度很高,“同一门课程,不同的老师可能就会有不同的教材”。由于教学与实践联系紧密,业界精英、公司高层也常常被请到学校授课、讲座。

“老师经常请我们吃饭。”不少陆生表示,台湾老师与学生之间,是亦师亦友的关系。

【考试】考核方式多元注重团队精神

台湾高校考试的方法也相当多样化,除了笔试,还有做报告、演小品等。大多数课程的最终成绩,要综合期中考、期末考和平常的表现,课堂上的分组作业和分组报告也在总成绩中占有相当比重。正因为常常需要分组做报告,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得到充分锻炼。

交流到台湾中国科技大学的三明学院经管学院2008级蔡正和说,在电子商务与网路行销课上,老师要求同学分组,为真实商家做一个电子商务营销计划。“那真是一整个团队在分工协作,让我真正学到了什么叫团队精神,也学会了如何撰写一份完整规范的报告。”

福建师范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系2008级学生余明桄,在台湾世新大学口语传播学系学习了一年。他把世新的办学模式归纳为“服务型办学”——有高学历的海外留学师资队伍,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有先进的硬件设施,“钱是真正花在学生身上”;有人性化的教学模式,选课尺度大,可选课程多;这样的模式,使得学生的“成功模式”多样化,避免了标准化课程下教出来的千篇一律。

【交流】“台湾同学对大陆了解实在太少”

福建大学生到台湾交流,对双方学生而言都是一件新鲜事。武夷学院外语系的胡燕楠说,在大仁科技大学的第一节试听课,变成了两岸学生的“交流大会”。

几乎每一个陆生代表都提到,台湾老师和同学对陆生热情友善、彬彬有礼,在生活上也对他们照顾有加,令人感动。不过,让陆生遗憾的是,“台湾同学对大陆的了解实在是太少”。“你们宿舍有热水洗澡吗?”“你们的厕所有门吗?”这让人哭笑不得的问题,却真切地出自台湾同学口中。

福建工程学院2008级广告系的朱凌然告诉记者,她在建国科技大学的一个台湾同学曾经有游历深圳的机会,但这位同学以为大陆很落后,深圳只是一个小村庄,就放弃了这个机会。她特意上网找了许多深圳繁荣的图片给他们看,才打消了他们错误的看法。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市场营销专业2009级的张怡晖说,“在台湾的一年,我们最骄傲的不是走过多少地方、吃过多少小吃,也不是成绩超过台湾同学而是我们使许多台湾同学改变了对大陆的看法。周围许多台湾同学,开始使用QQ,开始喝王老吉,开始学习简体字。他们对大陆的大好河山极其向往,对大陆的所有东西都很好奇。我相信这会是一个好的进展,希望能通过每一次交流的同学,让越来越多的台湾学生了解大陆。”

【思考】台高校招收陆生缘何遭到冷遇?

尽管我省已连续三年大规模选派学生赴台交流学习,但今年台湾高校首次对包括福建在内的大陆六省市学生敞开大门,招收本科生,却遭到了冷遇,录取率只有六成多。这到底是为什么?

“其实很多家长感兴趣,想去,但不敢报志愿,因为对台湾高校和有关招生政策太不了解。”一名两岸职业教育交流的相关人士表示,两岸毕竟分离太久,不少家长对台湾印象最深的,就是闹哄哄的选举,让他们把孩子送过去,心里多少会有疑虑。而且,台湾当局对陆生有诸多限制,譬如不能享受奖学金、毕业后不能就业等,更让家长持保留态度。

几名赴台学习的陆生则认为,去台湾念书最大的好处是开拓了眼界,长见识。一名陆生说,尽管今年招生的大学都是私立大学,排名可能也不是很靠前,不过他还是觉得在台湾念大学课程含金量高,选课尺度也大,师生关系很融洽,“值得一去”。

□背景

三年来我省800名大学生赴台学习

2009年,我省首次选派14所高校的200名学生赴台湾4所高校学习一年,此举开创了大陆有组织、成批次选派高校学生赴台学习的先河。2010年,选派学生规模扩大到300名,选派学校也扩大到27所,台湾高校扩大到24所。今年9月,来自省内28所高校的300名学生,又踏上了赴台学习之路。

选派大学生赴台学习的专业,都是为闽台对接产业服务的电子信息工程、先进制造、现代农业、媒体动漫、旅游管理和海洋科技等专业。

通过选派学生赴台,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养,促进了闽台高校间的校际交流与合作,促进了我省高校教学改革,增进了两岸大学生的友谊,提升了台湾青年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