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林宝珍
今年10月15日是第四个“全球洗手日”。日前,卫生部发布的《全国居民洗手状况白皮书》显示,国人洗手方式和知识状况不容乐观,“正确洗手率”仅为4%。
据介绍,在不具备正确洗手行为的居民中,经手传播疾病的两周患病率为19.7%。如果坚持用肥皂洗手,可使全球位居儿童死因前两位的感染性腹泻和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死亡率分别下降50%和25%。
专家提醒,在5种情形下一定要洗手:吃东西前、上厕所后、干完活或下班后、接触钱币后、去医院或接触病人后等;洗手时要使用流动水冲洗,还要使用肥皂、香皂、洗手液等清洁用品,每次洗手时间不少于20秒。
正确洗手率女性高于男性
据介绍,《全国居民洗手状况白皮书》是我国首次针对洗手现状的全国性专项调查。调查人员在浙江、云南、陕西、辽宁、北京5个省市多阶段分层次随机抽样,了解洗手频率、洗手用水方式、洗手时洗涤用品使用情况、洗手时间长短、共用毛巾情况、洗手预防疾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等。调查表明,我国居民正确洗手率处于较低水平。大城市正确洗手率高于中小城市和农村,达到6.0%;各年龄组居民正确洗手率差别不明显;女性正确洗手率为5.1%,高于男性的2.8%;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正确洗手率呈上升趋势。
基于调查结果,《全国居民洗手状况白皮书》提出,应大力开展洗手防病知识宣传,培养居民正确的洗手习惯;加强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洗手行为的干预;在缺水地区推广简易水龙头;改进学校和公厕等场所的洗手设施。
正确的洗手习惯对于维护儿童健康尤为重要,建议所有的妈妈和老师都能够认真地引导并督促孩子们正确洗手。
正确洗手,80%致病源可洗去
对于洗手这种接近人类“本能”的事情,许多人或许会不屑一顾。专家认为,人们的这种忽视恰恰给细菌病毒得以传播留下了缺口。比如,甲型H1N1流感病毒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而一次正确的洗手,可以消除手上的大部分病菌。
洗手还要讲究正确的步骤和时间。“多数人都只是记得饭前便后要洗手,但实际上从外面回家第一件事也应该是洗手。”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感染科王少扬主任介绍,同样以甲流病毒为例,它黏附在我们手上后可存活约两小时,如果回家后不洗手就喝水、吃东西或者抱孩子,很快自己会感染上病毒并传染给家人。
手怎样洗才干净?洗手虽然简单,但很多人并不会“正确洗手”。一般情况下洗手时间要持续20秒以上且用流动水(如自来水)洗手,包括掌心、手背、各手指尖、手指间的隙缝、虎口位和手腕。正确洗手能使手上的致病微生物减少80%,如果再加上用肥皂或者洗手液,能使手上的病源微生物减少95%。所以说,洗手是预防甲流等传染性疾病最经济也是最根本的方法,其效果不亚于接种疫苗。
另据介绍,国家卫生部还专门颁布了《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对医务人员该如何“认真洗手”作出详细规定,希望以此控制高发的院内交叉感染。
学学卫生部推广的“6步法”
卫生部推广的洗手按步骤为:1.取下手上的饰物及手表,打开水龙头,弄湿双手。2.接取抗菌洗手液或肥皂。3.采用“6步法”洗手,每步至少洗5次,充分搓洗15秒钟以上。4.流动水冲洗。5.以擦手纸或肘部关闭水龙头。6.擦干双手。
“6步法”具体为:第一步是掌心擦掌心。第二步是手指交错,掌心擦掌心。第三步是手指交错,掌心擦掌心,两手互换。第四步是两手互握,互擦指背。第五步是指尖摩擦掌心,两手互换。第六步是拇指在掌心转动,两手互换。
□提醒
8种情况下应及时洗手
1 当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时,如打喷嚏及咳嗽后
2 触摸过公共物品,例如电梯扶手、升降机按钮及门柄后
3 在接触眼、鼻及口前
4 进食及处理食物前
5 大小便后
6为幼童或病人更换尿片后,及处理被污染的物品后
7 探访医院及饲养场前后
8 接触动物或家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