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骂冷漠
人人又都在制造冷漠
坦诚面对内心
搞清为什么
再来谈救赎
N本报记者 谢秋莲
时事背景:
13日傍晚5点多,广东佛山,女童悦悦惨遭车祸并被重复碾轧,司机逃逸,6分钟内,十余路人见而不救,其间,又一辆汽车轧过悦悦的身体,最后,是一位拾荒阿婆伸出了援手……
就本案而言,直接责任者当然是两名逃逸的肇事司机,目前他们已经投案,并被刑拘,对于他们的行为,除了舆论的谴责,法律也有明确的制裁措施,他们终将得到应有的惩罚。我们更该拷问,那些路人为何不上前伸出援手,如果救助及时,小悦悦就可能不会至今仍挣扎在死亡线上!
实际上,类似的见危甚至见死不救事件,频频见诸报端,冷漠正渐渐在社会蔓延。舆论普遍认为,这是南京彭宇案的不当判决导致了道德水准的大面积滑坡。心理专家、社会学家和法学家们认为,这个观点是有失偏颇的,社会冷漠症,有着更深刻的社会根源在。有些冷漠行为,不仅仅是道德的问题,也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解码一 见死不救事件频发
对于佛山碾童案路人的冷漠,人们虽然也谴责那些见死不救的路人,但同时又将这些路人的冷漠解读为南京彭宇案之害。认为是类似的判例,加大了做好事的风险,导致人们不敢去做好事。
可是,碾童案中路人打打电话或呼喊两声并没有太大的危害后果,而且,只要耐心寻找,就会知道在南京彭宇案(一审判决于2007年9月)之前,类似的“冷漠事件”也不少。为此,在2001年,社会就曾掀起一番批判见死不救的热潮。
在彭宇案之前,也有不少作家通过作品揭示过社会的冷漠病,台湾作家刘墉写的《扶一把》故事,也说明,社会冷漠症,本不是大陆独有。更早的,还有鲁迅塑造的看客形象,与今天的见危不救也是一脉相承的。
只是,近年来的看客事件愈发惨烈和多起来:病人在医院内上吊自杀,值班医生看见却不予施救;面对欲跳楼轻生者,围观人群不但不予施救,反而大呼快跳;面对躺在血泊中的车祸受害者,人们连拨打个110、120电话都不做……
解码二 冷漠为何大行其道
北京大学产业与文化研究所研究员郭梓林说,冷漠行为的蔓延,并不是人们的道德水准下降了,而是现代科技解构了原来的熟人社会,人们更多地置身于陌生人组成的社会中,原来熟人之间形成的那种互救互助互信才能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约束氛围也就不再具有约束力量,见死不救不再有以前熟人社会那种后果。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立平则认为,冷漠也是一种罪恶,这种罪恶之所以能大行其道,是因为人们可以为冷漠找到理由,哪怕是自欺欺人的理由(如本案中的彭宇案借口),同时也因为人们抛弃冷漠做好事确实存在一定的风险。
不少心理学专家则解析说,这是一种旁观者心态和从众心态的蔓延。人人心中都住着冷漠,也住着热心肠。在佛山案中,前面路人的漠视“鼓励”了后来者的漠视。 (下转A2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