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3版:时事解码
3上一版  下一版4
 
文化强国 不仅仅是做大产业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1年10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化强国 不仅仅是做大产业

姚国华在教育上身体力行,从儿子着手,冬天进行抗寒训练,实行遵循自然的教育而不是温室教育
 

时事背景:

10月18日闭幕的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有关决定,新华社特约评论员文章和人民日报社论认为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行动纲领,是迈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进军,文化强国成为国家战略。

什么是文化,文化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意义是什么?文化强国就是做大文化产业吗?如何才能实现文化强国?就这些问题,一直呼吁将文化立国上升成国家战略的著名学者姚国华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专家资料:姚国华,知名学者。任教于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长期致力于文化研究、现代化研究、教育研究,其著作《文化立国——大学重建》(上下两卷)剖析现代化陷阱,提出中国文化战略,在思想界、教育界引起轰动。他主编的《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也畅销全国。

解码一

什么是文化?文化对国家的意义是什么?

文化就是社会的大脑,因此发展必须由文化来引领

记者: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似乎是人人都懂,但又人人都说不清的东西?您认为什么是文化?为何要提文化强国?

姚:我一直说要文化立国。我说的文化是指人的精神世界的全部内涵,包括信仰、思想、智慧、道德、情操等等。但我们平时讲的文化往往只是文化的碎片、表象,或者是把文化产品当作一种手段、工具,以达经济与政治目的。

西方一些国家强大的奥秘在于科学与法律及其蕴含的人文精神,这正植根于他们的理性文化:人们追求一种逻辑化数理化实证化的道理、规律、秩序。

文化与人的大脑相联系,文化就是社会的大脑,只有文化才能引领社会的发展。

解码二

做大文化产业就是文化强国吗?

壮大文化产业是必要的,但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

记者: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舆论着墨最多的是关于文化产业问题。文化强国就是做大文化产业吗?

姚: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培育其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比以前僵化的文化体制,是前进了一大步,是必要的。但对于文化立国、文化强国来说,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若将文化改革的重心放在文化产业,实际上仍旧是将文化当作手段而不是目的。

记者:我们的GDP总量在全球国家中已排名第二位,但我们文化的发展并没有取得相应的地位。

姚:对,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这种发展,缺乏自主文化的引领。这三十多年来的发展,就是深圳跟着香港走,内地跟着深圳走,即使是学习外来文化,我们也只学到表皮的物质发展,而没有学习好背后的理念。

实际上,在市场经济中,占主动地位的永远都是思想和理念。西方经济强大的背后不是经济本身,而是经济背后的文化观念。

今天国家提到文化强国,但文化并没有真正到位。没有强大的文化做支撑,中国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强国。

韩国是“文化立国”做得相对比较好的国家。它不但重视文化产业,更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及价值观的塑造。

(下转A24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