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N06版:文化周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跨界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1年10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跨界
——每个文艺青年都有一个电影梦
电影《与时尚同居》剧照、海报
 

N本报记者 宋晖

本报讯 尹丽川执导的时尚爱情电影《与时尚同居》今日正式公映,影片在北京、成都、广州等地举行媒体试映,随即在微博风生水起,各方称赞有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影片被赞是时尚爱情片中不落俗套之佳作。导演尹丽川的名字在娱乐圈可能并不为人熟知,但这个名字在诗歌圈、小说圈却早已名声在外。

每个文艺青年都有一个电影梦。在电影圈子里有一大批的作家、诗人,比如刘恒、台湾的朱天文,其中福建籍的作家也不乏其人,对电影有着野心的朱文、做编剧的李师江、做制片人的巫昂,他们都玩过电影,而且玩得有模有样。他们如何,文学和电影是否有一个共同的通道?他们对自己做的电影如何理解?有着怎样的表达方式?本期文化周刊专题《跨界》记者采访了尹丽川、朱文和巫昂,听他们说“跨界”故事。

尹丽川的商业片

电影肯定要心灵鸡汤,只是不要熬得那么难喝

导演尹丽川最早的身份是诗人,著名的“下半身”的一员,从写诗到拍电影,她都关注底层人性的冲突,即便是她的首部商业电影《与时尚同居》,讲的也是小人物的创业故事。尹丽川说,因为我一直想拍几个小人物,他们有一个梦想,稀奇古怪的,但却不是功利的。正好碰到资方,要求是做一份时尚杂志,只是这么一个要求,就给了这么一个框架,所以就把那几个人挪到时尚杂志中。

尹丽川的“电影历史”中最有名的应该算《山楂树之恋》,在这部片中尹丽川的身份很复杂。最初,《山楂树之恋》是她所在工作室买下版权,准备拍成爱情文艺片,都建组工作两个月了,但由于背后资方的争抢,几经易主,导演变成了张艺谋。尹丽川说,因为张导的口碑摆在那里。而她也从导演变成了编剧。尹说,“如果是我来导,我一定会做成文艺大片的感觉,而不是纯爱的。在我心中《教父》也是文艺大片,它讲了人性,讲了责任,我喜欢人物和时代的结合。没有一个大背景,你做类型片就只能是一个普通商业片,因为你没法揭示更深刻的东西。”

而拍完这部《与时尚同居》,尹丽川觉得以前做文艺片根本不是做电影,“我指的是心灵层面上的煎熬。有些朋友会说,你做文艺片也挺好,能找到小投资就做。但文艺片这种情感表达方式我太熟悉了,而且除了票房还有其他各种关系,也非常累,我想不如特别清白地做一个商业片,一切都是硬性的,观众来就是看一个故事,看能不能打动他。这对我是挑战,因为我曾是只愿意和少数人沟通的人,但我现在想和大多数人沟通”。

做商业片尹丽川真的有些陌生,找合适的演员让她几乎崩溃,“找到了说好了又来不了了,协调各种关系,没完没了地沟通。”“做起来挺委屈的,好多朋友出谋划策,说我们骂骂谁谁谁,或者哪个名导演,或者哪个烂片,搞点事出来。但我实在懒得做了,我们还是老实孩子。”

“每个文艺青年都想拍电影”,这成了文艺女青年尹丽川的口号,“有了机缘,我就自然而然地做了电影。不想写了,就做点别的事调剂一下。但电影真的改变我的生活,闲散全部被打破,同时要和很多人一起工作,特别刺激,拍电影本身就是特别电影的一个事。”

诗人的敏感,让她更关注小人物,“人的失败感是与生俱来的东西,人都会自卑。作家韩东说过一句话:写作源于自卑。这就是我要说的话。我看周星驰的《喜剧之王》,非常感动,一定是小人物,一定要面对更多的困难。而这部商业片同样讲的是小人物的挫败。我刚写诗时,跟其他作家说我们就是要揭露这个世界的虚伪、丑恶,要直面人性,但很早我就意识到还是要有光明,写恶也是为了光明。后来我也看不下去那种以惨说惨的片子,觉得不光是要展现,你更要给予。电影肯定也有心灵鸡汤的功用,只是我们不要熬得那么难喝。”

尹丽川,1973年生于重庆,祖籍江苏,自由作家、诗人。2006年执导处女作长片《公园》,第二部作品《牛郎织女》今年在戛纳参加了“导演双周”竞赛。2010年拍摄短片《11度青春系列电影之——哎》。2011年第一部商业电影《与时尚同居》将于10月21日全国公映。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