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N08版:文化周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光阴的故事
□织围脖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1年10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章汉视觉


 

陈章汉(作家)

衣、食、住、行,“衣”摆在首位。人无衣着,走不出去(裸奔除外)。人自从缝缀出第一片T字形遮羞布,便宣告知耻意识的滥觞。文明社会肇启,首当其冲的问题即解决温饱。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必哀鸿遍野。衣食父母,不管衣食做甚?所谓民生!

衣食足,知荣辱。从衣裳而服饰,而时装,满足了适用,便转而审美。花样翻新,文章也多多。衣装何时整成了身份的象征?冠盖如云,锦衣玉食,每让俗人馋眼,素人傻眼。显达归里,昵称“衣锦返乡”,忍看外加行头,盖过腹中经纶、肩上头脸。更有弹冠相庆者,以此骄矜于人,津津乐道。纵是逃难一族,也不忘撑面子摆阔。君不见中原八姓入闽,仍誉称“衣冠士族”南渡,以示优越于当地土著。

芸芸众生,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主儿未见其少。却见时人习惯性地以衣帽取人,轻易授人以可乘之机,包括衣冠禽兽。花枝招展,能拉动时装业经济,也算功在社会,无可厚非。而衣冠不整者,楼堂馆所进不去,哭也没门。张乐平给三毛以炭条文身的细节,够读者读罢心酸一百年。一百零一年后倘仍如此,又有谁为之一掬清泪?

表面文章,恰也是“衣”的一种。糖衣炮弹,最具杀伤力。“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别解这句古诗,每让我心头一震。古人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何以有那么多原本颇聪明的人,会挡不住“迷人眼”,避不开“没马蹄”呢?怕就是不谙“鉴”的魔力。按爽歪歪的创意说法,叫做:历史的经验必须教训!

 
3上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