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今日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穷县办富教育”如何成蝴蝶效应
网友说话
纪委干部叫板县委书记 只是“敲门砖”
“婚姻医院”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1年10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穷县办富教育”如何成蝴蝶效应

 

N李记

云南嵩明县县委县政府至今还在上世纪70年代建的老房子里办公,书记、县长的办公室都是“蜗居”,进去3个人就转不过身来。令人想不到的是,从2007年以来,全县财政收入大部分投入教育,迄今建成44所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即使最偏远的农村学校,其教学条件也和城里一样。这个罕见的反差引起热议。(10月23日《山东商报》)

嵩明县这个“另类”做法,是“穷县办富教育”的又一典型。让人想起前不久同样引发媒体关注的陕西宁陕县,该县开创先河地实施15年免费教育(其中包括幼儿园),为了筹集资金,他们不惜拍卖政府办公楼。

不难发现,不管是云南嵩明县还是陕西宁陕县,或者全民免费医疗的陕西神木县,都是不发达或欠发达地区。这印证了已卸任的陕西神木县原县委书记郭宝成的一句话:“搞不搞免费医疗,其实关键不是有没有钱,而是一把手的执政理念问题。”这个点评是很到位的,在当今国情下,只要主政者愿意,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当然,正确的“执政理念”的另一面,是“穷县办大事”的地方官员面对一些杂音的忧虑和苦恼。在媒体纷纷前往陕西宁陕县一探虚实之际,当地官员便坦言,“媒体都来报道,别人会不会说我们免费教育是政治作秀?”还有官员说得更直白,称不愿给其他地区产生压力,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相似的际遇和困惑,相信云南嵩明县的主政者也正在经受。原因很简单,在现有的政绩考核体系下,“穷县办富教育”、“穷县搞免费医疗”等更多是一种探索,尽管百姓拍手叫好,舆论也普遍给予掌声,但这样的探索除了需要巨额财政支出外,还要面临不可预知的风险和成本,简单说,谁也无法保证他们的做法能得到上级的认可。可为佐证的是,很多地方在财政收入等方面都优于云南嵩明、陕西宁陕,但他们都乐于现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要想使“穷县办富教育”形成蝴蝶效应,光有穷县的努力是不够的,更主要的还在于他们上级部门的态度。更深层说,在于一种良性激励机制的建立健全,让那些敢作为、有作为的县级主政者能得到肯定与支持,而不是忧心忡忡。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