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6版:教育周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1年10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
朱永新在讲座中
讲座现场座无虚席
 

朱永新演讲精彩语录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阅读史。

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阅读的水平。

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必定是美丽的城市。

N本报记者 李建芳/文 王浩志/图

一场自民间发起的草根教育改革,不到10年间,席卷了全国1400多所学校,影响了数以万计的老师、校长,进而将影响带到更多的孩子身上。这就是一直被媒体津津乐道的“新教育实验”。它的核心理念是,。

10月23日,作为“新教育实验”的发起人,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教授来到福建,参加在福州温泉会展中心三楼福建省未成年人课外阅读实践示范基地,由省教育厅关工委、省读书援助协会举办的第三届福建省中小学生读书经验交流会暨书香校园创建论坛,他再一次为听众述说他的“新教育实验”,述说他作为一名学者、官员的教育情怀。

著名教育学者陶西平曾这样评价“新教育实验”,“它如一条鲇鱼,必将搅动中国教育这一缸水!”也有人把“新教育实验”称作中国教育界史无前例的实验。“新教育实验”到底是什么?在讲座结束之时,朱永新教授也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民间力量推行新教育改革

2000年,时任苏州分管教育的副市长、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的朱永新出了一本书,叫《我的教育理想》,这本书阐述了他的教育理想,如他心中的学校、好的老师、好的校长、好的父母应该是什么样。这本书出版后,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好评。很多教师和朱永新说,这本书点燃了他们心中沉睡已久的教育理想和教育激情。

不过,朱永新并没有止步于此,他想成为一名行动者,真正影响和改变教育。2002年,他在江苏昆山找到玉峰实验学校,这是一所刚创办一年的民营学校,朱永新提出了五个行动放到这所学校来做,真正开始了他的新教育之旅。当年10月,昆山玉峰实验学校正式挂牌“新教育实验校”,这是第一所新教育实验挂牌学校。

9年过去了,苏南一隅的星星之火,如今已呈燎原之势,脚步遍布全国20多个省区,1400多所中小学校加入“新教育实验”的大军。现在,新教育还在继续寻找着“尺码相同的人”,并希望影响“尺码不同的人”。

这次福建之行,朱永新不仅自己来做了一场讲座,他的团队成员也为大家奉上精彩报告。其中新教育研究院院长卢志文在报告中说,现在的教育上,有“三座大山”,分别是应试本位的教学观、知识本位的课堂观、分数本位的评价观,造成了学生苦、老师累、家长急、校长冤的普遍状况。新教育就是要“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专访】·新教育改革

记者:新教育与传统教育有着怎样的区别?

朱永新:传统教育关注的是分数,是成绩,新教育关注的是心灵的成长,注重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这是两者很大的区别。传统教育忽视了儿童的幸福感,把儿童当成一个消极的机器,而新教育关注儿童的快乐与幸福,因为只有在快乐和幸福中才能成长得更好。

另外,传统教育关注的是课堂教学,是知识的传输,新教育关注的是阅读。我们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我们提醒儿童时期的童书阅读,把最美好东西留给最美丽的童年。

记者:作为一项民间力量推动的教育实验,新教育遇到了哪些阻力和困难?

朱永新:新教育首先要推广,因为它是民间的推动方式,因此需要更多的传播与推广,让更多人了解和知道新教育。我们传播和推广的力量还不够。其次,以分数为导向的应试教育,带给学校的压力,使学校更多地关注应试教育,而不是新教育,因此有的学校没有内在的驱动力去实施新教育。

教育改革从校园阅读开始

新教育所倡导的儿童阅读,被朱永新和他的团队取了一个动人的名字:毛虫与蝴蝶。在这次讲座中,朱永新和大家分享了一个特别女生的故事。

苏州一所小学加入了新教育实验,小学老师顾舟群就是其中的一员。在顾老师班上,有一名女孩患有自闭症,几乎不和别人说话,学习成绩也非常糟糕,甚至不会自己吃饭,需要妈妈一口一口地喂饭。顾老师开始“毛虫与蝴蝶”的实验,每天给班上学生讲故事,并要求学生根据故事的内容画一幅画给老师。第一周,这名女生毫无反应。第二周,女生脸上的表情起了一些变化。第三周,顾老师收到了这名女生第一幅作品,画中内容正是顾老师前一天和孩子们讲的《小熊的哈欠》的故事。从图片的内容上可以看出,她完全听懂了故事。女生的妈妈写下这样一段话:“今天是我最难忘的一天,放学了,我骑着三轮车接女儿回家的时候,女儿不但开口主动和我说话了,还很有头绪地给我讲了《小熊的哈欠》的故事,我一边骑,她一边讲,女儿长大了懂事了。”

“是新教育唤醒了孩子的心灵。”朱永新说。新教育实验有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是第一大行动,也是新教育实验的基础。而且其他行动还包括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筑理想课堂和建设数码社区。朱永新认为,怎样评价阅读对于一个学校的意义都不为过,“一个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但只要有了图书,就有了教育。”

【专访】·阅读推广记者:在

推广儿童阅读时,有没有遇到一些困难?

朱永新: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时间被作业所占满,所以需要给孩子减负,同时要改善我们的课堂教学,要把阅读引入课堂、引进课程,使阅读成为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另外加上去的部分。

记者:营造书香阅读给学生以及学校带来怎样的影响?

朱永新:阅读对个体的精神成长非常重要,所以我们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对于学校来说,阅读改变了传统的学校生活,使阅读成为学校的重要任务。没有书香的校园,教育只是一个训练的场所,学校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校。

【专访】·热点话题

第三方考试机构引入高考?

记者:最近有媒体报道说,教育部可能不认同“华约”、“北约”等高校自主招生的联考模式。您曾提出,应该引入第三方考试机构,请问第三方考试机构是不是会动摇现有的高考模式?

朱永新:高考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高校自主招生也只是其中的一项内容。由一个部门垄断一项考试,变革的压力就会变得非常大。因此,它需要更科学的方式。实际上,在国际上已经有一些考试机构,有着很成熟的非常好的考试经验,可以引进我们国家,让高校利用这样的方法,来选择他们想要的学生。

高中要不要文理分科?

记者:2008年,您在广东参加一次教育高峰论坛时,就曾提出反对高中文理分科,三年过去了,您现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对于高中要不要文理分科,教育部是不是也有了一些回应?

朱永新:现在我还是反对高中文理分科的。高中文理分科,降低了民族的整体素质。过早地文理分科,让理科学生不再学习历史、地理,不再阅读经典、文学,从而知识面狭窄,人文精神薄弱;文科学生则远离物理、化学,不熟悉最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科学思维与科学精神的训练不够。这样,人的全面发展、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就成为一句空话。

去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布,此前教育部也就高中要不要文理分科等征求意见,说明这一问题逐渐在松动,成为人们的共识,现在高中文理分科已经在一些省市取消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