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汤先增 文/图
本报讯“祈扶卡”这种新鲜玩意儿在网络上被炒得沸沸扬扬,家住福州中山路的小林也给爷爷制作了一个,希望爷爷遇到跌倒等突发情况时,可以拿出来向路人求助。昨日,小林在微博上晒出“祈扶卡”,引起跟帖无数,好奇者有之,质疑者有之,赞赏者也有之。
“祈扶卡”上还印有指纹
根据小林在微博贴出的照片,“祈扶卡”其实就是一张跟名片差不多,正面有一颗红心图案,以及“救救我吧”四个字,反面印着一条本人以及家人的郑重承诺,上面写着“本人是自己摔倒的,而不是被撞倒的,愿意帮扶的群众请收下此卡,视为凭证”。最下面,还有求救者的指纹区。可以看出,这张卡片是在老年人遇到意外需要帮助的时候,来证明对方清白的一张证明。
小林告诉记者,是在网络上看到后,担心爷爷也会遇到同样的情况,就按照网络上的图样制作了几张,塞进了透明的塑料套中,交给了爷爷,让爷爷戴在脖子上。小林说,制作成本不高,程序和制作名片的也相当。
律师:“祈扶卡”难起关键作用
小林的微博一出,引爆了网友。有的网友跟帖表示这个卡应该有作用。如果是老人在外不小心摔倒,对于想要帮助却又有顾虑的路人可以派上用场。也有网友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卡片是挺有创意的,但是否真的具有法律效力不好说。
记者在采访中,市民的表态却两极。有的市民说,即使老人佩戴了“祈扶卡”,他们也不敢上前帮扶老人,因为他们生怕被赖上。市民张小姐则表示,如果让她遇到有老人摔倒,不管老人有没有携带“祈扶卡”,她都会去扶。她说,只要心里往好的方向想,只是上前伸一手,帮忙下老人并不是什么坏事。
福州开元律师事务所的杨大成律师表示,佩戴这种“祈扶卡”,证明老人认同免责的相关内容,他个人认为这卡片等同于邀约广告,行为人完成所要求的行为,可以免责,减少风险。但在实际中,因为这种卡不能明确记录事发的时间和地点,所以这种“祈扶卡”很难独立在法律纠纷中起到关键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