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黄凌燕 马俊杰文/图
本报讯 庄严肃穆的仪卫队,威风凛凛的大将军,裙带飘舞的舞生,风度翩翩的礼生……昨日上午,一群“古人”穿越到莆田学院大操场,伴随着动听的妈祖乐声款款入场。经过20天的紧张排练,莆田学院456名学生首次穿上传统妈祖祭典服装,“验收”成果的时候到了。
现场仪式庄重热闹
“奏鸣神曲!仪仗、仪卫队就位,乐生、舞生就位。”站在操场上方的通赞庄严地宣布,操场下人头攒动,领路的两名将军扛着“大锣”一边敲打,一边领着队伍步入操场,手执兵器的仪卫队环绕操场一周,号头、乐生、司仪、礼生、歌生各自占据操场一方,摆出优美的姿势。
64名舞生分别秉羽、执龠,他们舞动身姿,跳起了古代最高规格的文舞八佾舞,舞姿闲雅优美,盛大的场面令人惊叹,最后在钟鼓齐鸣声中礼成。整个祭典过程,雍容肃穆,气势磅礴,场面壮观。
莆田学院艺术系舞蹈老师兰宇是妈祖祭典仪式的通赞,她在仪式上诵读祝文,指引行祭队伍执行各道程序,操纵整个祭典过程,可以说是整个仪式的“现场总指挥”。兰宇是莆田本地人。
“真正身入其中,体验了整个过程,才了解妈祖祭典仪式是多么神圣和庄严!”兰宇说:“妈祖文化是海峡两岸交流的平台,我会好好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好好地表现。”
外地学生演绎妈祖文化
身高188厘米的莆田学院体育系大一学生林龙章穿着鹅黄色的袍子,正陶醉地挥舞着袖子,在妈祖祭典仪式上他表演九节伞。在采访中,他笑称自己因为身高突出,是持伞的“主角”。林龙章是厦门人,他告诉记者,厦门也靠海,很多人也信仰妈祖,父母得知自己将参加妈祖祭典仪式很高兴。“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想将自己的表演录像带回去给父母欣赏,让他们感受下妈祖文化!”林龙章说。
身披铠甲,头戴铁盔,莆田学院体育系大二学生李林说,这身将军的衣服一穿到身上,立即就有了当“将军”的感觉。李林是龙岩人,原本对妈祖文化并不了解,对于妈祖祭典仪式更是闻所未闻。通过这段时间对妈祖文化的“恶补”,再加上两个多星期的排练,现在他对妈祖文化有了深层次的理解。
在采访中,莆田学院团委副书记林萍兰说,此次参加妈祖祭典仪式的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自外地。为了帮助他们了解妈祖文化,更准确地诠释出妈祖祭典仪式的动作,学校特开辟了一个妈祖文化研究所,专门做妈祖课题研究,并把妈祖操、妈祖功也并入体育课内容。
通过这段时间的掌握了解,学生们已经淡化了地域观念,能够很自然地融入到角色中。”林萍兰说。
稍作调整 28日实地彩排
“妈祖信俗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妈祖祭典都吸引了众多海内外人士前来观礼。”在采访中,莆田市艺术馆副馆长肖建珍说,此次妈祖文化旅游节上妈祖祭典仪式的服装、道具都是重新做的,上装彩排是要让学生适应服装。从彩排的效果上看,还是比较满意的,学生动作整齐,表情和动作到位,能很好地展示妈祖祭
典的各项程序要领。
莆田市舞蹈家协会主席余勤此次亲自面授指导妈祖祭典仪式中的八佾舞段。昨日,在现场观看了学生的表演后,余勤说,她给学生们的首次彩排打了“70”分,还是很满意的。
“从今天首次彩排中发现的欠缺之处,要利用这几天再作调整,因为28号就要带他们上湄洲岛实地彩排了。”余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