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黄凌燕 马俊杰 文/图
本报讯 10月20日,本报莆田版刊发的《范仲淹后人来莆寻亲》这篇文章,引起了莆田市民的关注。连日来,莆田已经有4名自称是范仲淹后人的范先生拨打本报热线968111,急着与记者联系,希望能帮上江苏徐州丰县的范荣华的忙。
两位范仲淹后人同时提供线索
“我也是范仲淹后人,江苏徐州丰县的范荣华先生现在在哪里?我们莆田范氏家族想与他联系!”10月20日上午一大早,家住莆田市区水关头的范金伟看到报道时,心里一阵激动,他立即拨打本报热线。就在同一时间,另一位范先生也打进本报热线,称自己也是莆田范氏家族成员,家里也有一本范氏族谱,希望记者尽快与他联系。在市区水关头范金伟家里,他们两人一见如故,同时谈起家族往事。
“我叫范清泉,今年71岁,是莆田市经贸委退休干部,老家在涵江区新县张洋村,目前住在莆田市区。”两位范先生虽然都说自己是莆田范氏家族成员,可他们并不相识。范清泉告诉记者,他从《海峡都市报》上看到远在外省的族人在找他们,心里很激动。
范金伟说,他是莆田四中的退休教师,今年62岁,老家在涵江区庄边镇前埔村。他在退休后,就开始参与组织编写《范氏族谱》和重修范仲淹纪念馆,对范氏家族的事有一定的了解。他说,前埔村是全莆田范氏人口最多的村庄,范氏族人有1500多个。范金伟证实,在涵江区大洋确实有范仲淹纪念馆,这个纪念馆在清朝年间就已经存在,供奉的就是范仲淹。
丰县族人排辈与莆田范氏不同
范金伟翻开族谱向记者介绍,这本族谱是2008年开始编写的,可以解开范氏先祖如何来莆田的谜团。
原来,范仲淹十四世孙范清于1344年为避陈友定之乱,率家人迁居到如今的仙游县,成为莆田范氏一脉的始祖,到范仲淹十八世孙时,范氏转居今仙游县大济镇三会村郑庄。明嘉靖年间,范仲淹二十一世孙肇平、肇箕两兄弟迁居莆田广业里洋坪,而后肇箕移居到今天的新县镇张洋村。如今,肇平、肇箕两兄弟后裔分布于大洋乡车口、南岺,新县镇张洋、松树下,庄边镇前埔、萍湖,白沙镇宝阳等地。
范金伟告诉记者,对于范荣华想知道的排辈问题,他也无法给予解答。目前,莆田范氏家族的子孙已经发展到范仲淹四十世孙,范氏子孙名字排辈开始不统一。到了民国二十一年,借范氏祠堂重修竣工庆典良机,各房代表商定从此开始的“辈”字统一按“祖”、“武”、“子”、“绍”、“箕”、“裘”、“孝”、“悌”、“忠”、“信”、“仁”、“爱”、“和”、“平”依次排辈。“我在报纸上对比过丰县的范荣华所列出的排辈,与莆田范氏家族子孙的排辈并不吻合。”范金伟说。
此外,来自秀屿区笏石镇松林村大浦自然村的范先生、家住市区天九湾的范先生也打进本报热线,表示范荣华有找人的需要,他们愿意提供帮助。
随后,记者与远在丰县的范荣华取得联系。得知已经找到莆田的范氏家族,范荣华非常高兴。他告诉记者,这是他们几代人的梦想,如今找到了,他将带领他们家族的人前往莆田范仲淹纪念馆祭祖。抱着电话,范荣华连声对记者说“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