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张遇哲
10月20日至28日,广东省第二届农运会于江门举行。深圳弃权,深圳农林渔业局解释称,自2004年“村改居”完成后,深圳已没有农民,“我们不搞形式主义,所以不参加。”经广东省农业厅多次协调,最终深圳的农业企业派出代表以观摩形式出席,但不参赛。(10月25日《京华时报》)
倘若深圳真的没有农民,坚决不参赛,对劳民伤财的形式主义说不,我们应该叫好。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据报道,深圳仍有从事农业的本地居民,譬如南山蛇口一村还是纯渔民村,以及在乡镇企业工作的农民,这些人都有参赛资格。
明明还有农民却硬说没有,深圳的“不搞形式主义”之说本身更像是一种形式。该市农林渔业局的一句话道出他们的真实想法,“深圳是一座现代化都市,参加农运会不适宜。”原来,深圳对农运会敬而远之,是觉得农民就是“落后”的标签,害怕参加农运会给自己漂亮的现代化都市外衣沾上“土老帽”气息。在他们的思维里,农民与都市水火不容,唯有远离三农,才符合21世纪国际大都会的范儿。
对此,有学者一针见血地指出,深圳坚持以“没有农民”不参赛,实质是身份认同的问题,企图与农民、农村划清界限。他们忘了,民间有句俗语,“往上数三代都是农民”:30多年前,深圳还是南疆的一个农业乡镇;23年前,深圳还曾组团参加广东首届省农运会。如今在高楼大厦混久了,沉浸在对世界大都会的偏执想象中,就忘本,忘了自己的历史渊源。
2002年,一篇网帖《深圳,你被谁抛弃》走红,引发社会对深圳空心化现象的大讨论。如今,我想说的是,“深圳,请不要将农民抛弃”,这样的忠告同样适用于那些热衷成为现代化都市的大小城市。一座忘记历史来源的城市,一座缺乏人文关怀的城市,即使外表再繁华,注定只能徒有现代之表而无都市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