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今日关注·本地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上万矿水瓶汇爱心涓流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1年10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万矿水瓶汇爱心涓流
福州市教育学院二附中学生课余收集空矿泉水瓶,卖掉后资助困难同学
杨华明
徐亚力
张小蓉
张复星
高永华
陈怀志
黄永星
吴军军
孙文俊
马长白
 

开栏的话

小悦悦事件,刺痛着我们的神经,它让我们看到了许多美好的东西在我们身边消失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善意、信任缺失了,每个人如同不相干的原子,生活变得冷漠无情。

然而,我们无须再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对那些视而不见的路人再批判什么;我们甚至不需要发起一场运动,搞一场仪式,去“拒绝冷漠”或“救赎道德”。我们只需找回原本属于我们却暂时丢失的东西:一点善意,一点古道热肠,还有一点为善的行动能力——让我们一起日行一善,哪怕是付出一个微笑,也有可能融化他人心中的冰块。

N本报记者 廖庆升 黄婧 林丹

核心提示:24日下午2时46分,下课铃刚刚敲起,福州市教育学院二附中高三(3)班的林同学拿起桌上已经空了的矿泉水瓶,随手一扔,瓶子在空中画出一道弧线,随后躺进了放在后门角落的一个桶里,在课间休息的10分钟时间里,另外3名同学也做了和林同学一样的举动。整个高三年段的6个班级都有这样专门收集瓶子的塑料桶。据悉,这些瓶子积累到一定数量,就会被统一卖掉,所获的钱用来资助家境不好的同学。

每个班放置一个桶,用来放塑料瓶

据高三年段的段长侯老师介绍,当这些学生还在上高一的时候,她就发现他们喝完水后会把瓶子乱丢,“为什么不能把这些瓶子都收集起来,不仅环保,还能卖一些钱,帮助有需要的学生呢?”

于是,从去年9月开始,侯老师就让班干部发出一份“聚齐爱共行动”的倡议书,号召所有同学随手将瓶子收集起来,统一出售,“我们在每个班级都放置一个塑料桶,专门用来放瓶子”。等桶装满的时候,由学生们轮流负责,收拾后拿到年段办公室,积累到一定数量再卖给废品收购商。

侯老师原来担心这样的倡议很难得到落实,“这种事情是不能强迫的”。令她没想到的是,同学们都很配合,一年多时间来,“一共卖了800多元钱,算下来,我们一共收集了一万多个瓶子,按长度算,可以绕400米的操场好几圈了”。

对于这笔钱的支出,年段有严格的限制——用于帮最贫苦的两位学生支付书本等费用——学校德育处的林老师告诉记者。

其实不止高三年段,在教育学院二附中,由学校德育处管理的学生自律委员会,这几年也一直在收集各种废旧物品。“我们收集的东西不仅有塑料瓶,还有离校学生留下的开水瓶、脸盆以及书本等,其实这些东西洗洗都还能用。哪个学生需要,向我们提出申请,我们进行核实,就会将东西发放下去,这能减轻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的负担。”一位老师表示。

学生:随手之善,虽小也乐

“喝完扔一下,随手的事情,真的没什么。”对于记者为何愿意配合班级的倡议,一起收集瓶子的问题,多数学生这么回答,在他们看来,即使在倡议之前,自己喝完水,瓶子要么在路上随手扔掉,要么放到教室内的垃圾角。“现在的区别是,在路上的时候,瓶子多放在手上一会,带回教室。在教室内喝完水,扔的地方从垃圾角变成专用的塑料桶,事情很简单,坚持起来也就很容易。”高三(5)班的周同学说。

将这些收集起来的瓶子变现的工作难度则要大很多,每隔一周的周六上午,高三(3)班的施同学等人就会和收废品的师傅一起把瓶子里剩余的水倒干净,把瓶子踩扁,再一遍遍地清点瓶子的数量。

学校:鼓励学生懂得爱、学会去爱

对于高三年段以及学生自律委员会的做法,教育学院二附中郑校长表示自己一直非常支持。在郑校长看来,虽然收集瓶子的事情并不大,所获得的资金也不多,但这种举动所体现出的内涵非常丰富,也是培养学生懂得爱、学会如何去爱的一个有效办法,“其实,教会孩子如何去爱,是老师的重要责任。让学生感受到爱,让学生享受到爱,让学生学会去爱,这和教会他们知识同样重要”。

倡议书让我们一起,日行一善

小悦悦走了,留下了伤痛与冷漠,我们希望伤痛会慢慢抚平,冷漠将渐渐稀释,我们也相信在这大地上善念善行从未曾远离,于是本报联合妇联、红十字会等公益组织,联合各民间助学、助残、助困、环保团体,向社会发出倡议:日行一善,从身边最小的事做起。

行善不是请客吃饭,不要计较回报,因为,我们任何一个人,都不知道在将来什么时候会遇到困难或感到绝望,旁人的支持和鼓励,能让我们获得坚持下去的动力。

行善不是做生意,不用太多的理性,“力所能及”就去做吧。

有了行善的因,就能收获快乐的果。当我们还有能力帮助别人时,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还拥有慷慨的资本。于是,我们可以通过一点点付出,感受到我们的幸运,快乐就是这么单纯。

行善的门槛不高,一份爱心,加上一点智慧,我们就能从生活的点滴中提取善因,行善之人,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从今天起,就让日行一善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吧。

公益大家言

省红十字会秘书长杨华明:

在公益活动中,省红十字会一直在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例如我们一直在推进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活动,目前全省已有60多例非亲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省红十字会还成立了“省红十字永生天使基金”,旨在为人体器官自愿捐献者困难家庭提供救助。每年,各级红十字会还组织了很多志愿者参与各种志愿服务,志愿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一种风尚。

省妇联儿童工作部部长徐亚力:

资助贫困女童读书、帮助贫困妇女就业的“春蕾计划”目前已实施17年,捐建春蕾小学34所,10.2万人次受益。这笔善款中有部分来源于省妇联推行的“零钱慈善行动”,即大家捐一份零钱,积少成多做一件实事,改变贫困孩子的命运。随手做善事,既帮助了别人,自己也将收获快乐,欢迎大家加入日行一善的队伍,让社会更加和谐温暖。

福建师范大学西部爱心联盟会长张小蓉:

总有一幅画面让我们感动不已,总有一些善良让我们心底生暖。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争做善的行动者,其实,一切都很简单,只要不停止我们行善的脚步,社会就总会充满阳光与希望!日行一善,你准备好了吗?

众人公益社团负责人陈怀志:

中华文化历来推崇行善,因为行善符合人性、利己、符合宇宙运行规律。《易经》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因此公民做善事其实是在帮助自己。《道德经》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用自己的精力、金钱、经验来帮助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困难人士,就是替天行道,就是天人合一,就是让社会和谐均衡地发展。

小猪社区志愿者协会负责人黄永星:

日行一善,这是一种呼吁,呼吁更多的人不要吝啬一双不忙的手;有善即行,这是一种觉悟,这不是一种约束,也不是一种要求,只是在看到某些事情的时候,会第一反应,这件事我能做,这件事正是我应该做的罢了。

“献血大王”高永华:

我献了十多年的血,带着献血证走遍全国,用自己的行动说服别人加入献血的队伍。我觉得每个人都要有一颗爱心,有了爱心才能激发潜能,完成一些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每个人活着的岁月有限,在有限岁月里奉献无限的爱心,人生才有意义。

省环保志愿者协会吴军军:

帮助人是快乐的。行善很简单,小到给人一个微笑,大到一个公益项目。对自己负起责任,也是一个莫大的善举。在我看来,有什么样的生命态度比做出什么样的大事来得重要。让我们行善从微笑开始吧。

福建义工俱乐部负责人张复星:

公益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且每个人应该要去做的事情,是和我们整个社会以及每个人息息相关的事情。力量大的做大的事情,力量小的做力所能及的身边事情。人人有善念,生活才充实,精神才不会匮乏,做公益才能够让人更快乐。

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孙文俊:

献血也好、捐款助学也好,我觉得只是自己的举手之劳,我找不到不伸出援手的理由,因为也许这些在我们看来是很小的事情,却可以挽救一个生命,实现一个孩子读书的愿望。在我看来,行善并不是刻意为之,而是一个人自然而然的善良人性的体现。

征令集

即日起,本报将开辟“日行一善”栏目,如果你是以下人员,不妨联系我们。

你是一名有故事的义工、献血者、志愿捐献者、助学者、捐款者、募捐者;你曾“突发”善心,帮助同事、同学,临时帮助陌生人、顾客,帮助缓解矛盾等;你经常开公益讲座,进行免费婚姻危机干预、义诊等;你有一个很久以来都没实现的心愿……

只要你符合以上一个条件,都可以拨打968111和我们联系。

3次变卖家产资助贫困生的马长白:

献爱心并不是有钱人的专利,你我都一样。不以善小而不为,小善可以集成大善,就像小溪汇成大海。爱心不在乎多少,不管是一块钱、两块钱,十个人帮助一个人,还是一个人帮助一个人,我们的目的——帮助他人都一样实现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