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新华 中新
核心提示:昨天,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举
行联组会议,专题询问国务院关于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情况。从政策设计到分配管理、公积金使用等,社会关于保障房的疑问被一一摆到桌面。
遏制高房价该不该限购?
限购是不得已,将加快推进房产税在全国实施
【吴晓灵委员】抑制商品房市场的过度投机是为了平抑房价,但长期采取限购政策与市场配置资源的原则相悖,应该更多地运用税收手段调节。
【住建部部长姜伟新】限购政策是行政办法,是房价高速上涨,其他手段都用了以后,还差那么点火候才能把房价抑制住,最后不得已出了这样一个措施。作为一把剑悬着,还由监察部和住建部联合实行问责。这招起了一些作用,不能说是主要作用。在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综合政策情况下,商品房价现在总体上趋于稳定,一些城市开始有下降苗头,一些二、三线城市还在涨着,但是涨幅开始减小。
更多地采取税收办法,对需求和供给包括房价进行调节,这是对的。但是,现在有一个信息不是特别清楚的问题,我们正在努力建设城镇个人住房信息系统。
准备先在40个城市进行试点,先把40个城市个人的住房信息收集起来,然后尽快实行全国联网。而一旦这一系统建立起来,再加上银行系统、财政系统、税务系统和公安系统的信息,如果能统一到一个平台上,就不必再采取限购这种行政色彩浓厚的办法来调节楼市。
【财政部部长助理王保安】目前,上海和重庆已经开始进行房产税试点。下一阶段,我们要抓紧总结两个城市的经验,加快推进房产税的实施,以使它进一步发挥调控房地产市场的作用。
寻租空间 能不能消除?
住房信息网有助消灭寻租空间;年底前40城市信息联网
【吴晓灵委员】政府将采取什么措施消除经济适用房和公租房市场中的寻租空间呢?
【姜伟新】以经济适用房为例,一是户型设计现在是限定在60平方米以内,二是要审查收入,三是政策上有限定,尽可能减少谋利的范围、空间和数量。
【许智宏委员】怎么样确保真正做到保障性住房分配的公正公平,防止新的分配不公?
【住建部副部长齐骥】目前我们认为,造成分配不公,更大的缺失是在立法层面。下一步主要有四个方面工作要做:一是关于住房保障制度的公开问题,包括保障条件、保障计划、分配程序、分配结果都要公开。二要严格审核程序,完善退出机制。三是健全纠错机制。四是处罚违规违纪公职人员,特别严重的还要移交司法。
【郭雷委员】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成后,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解决保障性住房管理分配中的困难?
【齐骥】按国务院要求,去年下半年启动了全国40个城市的个人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年底前,40个重点城市的信息系统联网,一个是解决对市场变化的分析问题,另一个是为执行差别化的货币政策提供基础信息支撑。系统运行后,首先能达到的是以人找房。最终目标是建成一个便于全方位社会管理包括住房信息在内的完整系统。
公积金建保障房 是否“私款公用”?
公积金条例将修改,可用于支付房租
【辜胜阻委员】我们对买不起房又得不到廉租房的夹心层租房问题进行了调研。他们面临极大的生活压力,但公积金租房看得见拿不到。公积金建廉租房,而廉租房跟他们没有关系,他们认为这是“私款公用”。
【乌日图委员】住房公积金所有权是职工个人,不是政府。现在很多人质疑,为什么政府拿职工个人的住房公积金去做一些应由政府承担责任的事情?
【齐骥】《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允许缴存人提取自己的公积金支付房租,但房租占收入一定比例以上才允许。有的地方为管理方便,不允许提取用于住房租金。我们正积极联合各个部门,研究修订公积金条例,放开个人提取公积金用于支付住房租金的规定。
按照目前的公积金管理条例,公积金本身的增值部分主要用于提取风险金、公积金管理机构的管理费用、廉租住房建设三方面。去年开始,经国务院批准,一些城市试点公积金结余部分用于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房和城市棚户区改造的短期贷款。实际上在新加坡,公积金的用途比我们广泛得多,已经超出了住房需求本身。
□相关链接
专题询问的沉睡和苏醒
专题询问权是法律赋予人大监督职权的一种。
2007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以下简称《监督法》)第34条规定,各级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议案和有关报告时,本级政府或有关部门、法院或检察院,应当派负责人到会,作为“应询人”听取意见,回答询问。
除了询问权,《监督法》还规定了质询、特定问题调查等监督方式。但是,这三项监督权一直沉睡于法律中,直到2010年3月全国两会上,吴邦国委员长强调询问和质询是人大对“一府两院”实施监督的法定形式。同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进行了专题询问,询问的是中央政府的钱袋子问题。在两个月后的常委会上,又专题询问了人民的粮袋子保障问题。其后,专题询问大有在全国“四处开花”之势,地方人大常委会也纷纷展开专题询问。
与之不同的是,虽然专家学者屡次呼吁对特别重大事件如“7·23动车事故”等成立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启动人大调查,却至今没能激活。
(本报记者 谢秋莲)
一叶知秋
本期主持 谢秋莲
保障房顶层设计不是询问能解决
在寒士平民的安居问题迁延成疾、久治不愈后,终于惊动最高权力机关的代表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们对保障房问题进行了专题询问。
住建部在会上坦承目前制度设计不足,并表示要改进。但其和财政部等部门提出的未来工作思路和举措,却让人觉得还是一脑浆糊,让人怀疑他们解决问题的诚意。如称住房信息系统的建立代表着限购令可以退出,就让人不太明白这中间的因果关系。信息系统的建立有助于房产税的征收可以理解,但房产税的主要目的不在于调控房地产而在于税源的开拓,上海和重庆的试点也证明其对房地产调控的效果可以忽略不计。
另外,关于住房公积金的改革,也只提到将取消用于支付房租的限制条件。公积金最大的问题不在于是否能用来付房租,而在于公积金名义上是个人的私有财产,但个人却几乎没有处置权。住房公积金贷款和支取条件苛刻,许多人主动放弃或不得不放弃贷款和支取,任由其躺在银行贬值或者被一些蠹虫挪用。而在公积金的发源地新加坡,公积金不但可用于住房,还可用于教育、医疗,甚至可用于投资公积金管理部门指定的一些项目,自己来实现其保值增值。
有了询问的壳,更应该追求询问的实效。其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大可以发动全民的智慧,尽早实现对住房保障的顶层设计,而不是让住房保障法躺在住建部初步起草的阶段而数年没有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