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27日发表“冰点时评”:《从瓮安到孟连,如何化解民怨》。
文章说,三年过去了,贵州省瓮安县已走出当年“6·28”群体性事件的阴影。化“民怨”为“民愿”,经济社会发生了很大改观,群众安全感全省排名第三。同样,曾发生过“7·19”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云南孟连,如今群众生活改善,干部群众鱼水相依。
文章说,贵州瓮安和云南孟连群体性突发事件背后,有同样的背景:GDP翻番,财政收入猛增,而同期公共建设投入偏低,民生欠账越来越多;干部作风问题突出;治安状况严重恶化……而两地政府对于民众的不满长期缺乏积极回应,甚至动用警察压制民众主张自己的权利。
群体事件后,认识到“痛”处的瓮安和孟连,一切以民众利益为依归,加大民生投入,解决就业和监狱问题,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大走访活动、打黑除恶行动。
文章认为,基层政府干群关系的优劣,主导一方往往在干部,民众对于政府的怨气,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政府处事不公,或长久漠视民众基本权益。只要政府真正把民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及时、真诚地倾听民意、疏导民怨、服务民众,而不是死死抱着“牧民”甚至“残民”的心态,肆意打压、无视民众诉求,又怎么可能发生瓮安事件、孟连事件那样的群体性事件?
从瓮安到孟连,两地由乱而治的轨迹昭示人们,政府只有真诚地对待民众,与民众共享现代化的成果,才能赢得民心,这个社会也才是真正和谐的社会。 (中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