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李熙慧/文 包华/图
“这人是假的,做得太像了!”昨日上午,前来福州三坊七巷光禄坊参观“建设成果展”的游人不时发出这样的感叹。
在展示区里共有四个这样的仿真人,每个都不一样。工作人员提示这些是仿真人,多名游客都有点不太相信。
在展示区的“依俤杂货铺”门前,一名身穿蓝白校服的“男孩”,趴在矮凳子上写作业。在他边上,是手拿搪瓷盆舀黄豆的中年妇女。隔壁的“周记”,一名老工匠正在扎彩灯的骨架。边上还有一名“工匠”给传统民居做灰塑。
不少游客认为是蜡像,所以才能如此逼真,其实它们的材质是硅胶。
管委会文宣部薛主任说,硅胶人按实际比例设计。硅胶翻模后头发、眉毛、胡子按生长方向一根一根植进去,皮肤是每个局部一点一点植进去,像做手术一样。
“做灰塑的那个硅胶人,是根据现在三坊七巷保护修复工人的形象设计的。”薛主任说,其他硅胶人是以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生活背景为设计题材,参照了很多当时的老照片设计制作的,初衷是提炼几个典型生活人物,给展览增添一些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