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人物:无锡小学生
上榜理由:老师为通过绩效考核让成绩差的学生测智商
N望桉
近段时间,江苏无锡市儿童医院儿保科变得格外忙碌,来测智商的小学生明显增多。家长反映由于孩子成绩差拖了班级后腿,老师要求孩子去测试智商,如果测出智商低,成绩可以不计入班级成绩,也不会影响老师的“绩效考核”。近日无锡市教育局下发通知,严禁对中小学生测试智商。(10月30日《扬子晚报》)
在这起罕见的测智商事件中,我们看到一些老师职能的异化,正如网友说的,为了保证自己过考核关,不顾学生的感受和自尊,硬要他们测智商。也因为如此,所有舆论的矛头都直指这些老师,在巨大压力下,当地教育部门下达“禁测智商令”。
到此,似乎事件画上了圆满句号。果真如此么?我觉得舆论的质疑不能止步于这些老师。溯本追源,老师某种程度上也是受害者,他们所做的是把来自上级的压力转嫁给学生,但他们不是施加压力的“第一人”。
所以,真正要追究的是:为什么连小学教育都如此在乎分数,为什么老师的考核跟班级成绩作如此紧密的挂钩?沿着老师—学校—教育部门这个链条往上探究,我们将发现真正的罪魁祸首又是“应试教育”:教育部门为了出政绩,给学校下发考核指标;学校为了过关,给老师下发任务;老师为了过关,把包袱甩给学生。
这意味着,如果积弊深重的应试教育没有得到改观,指望禁测智商令就能发挥“疗效”,无异于缘木求鱼。只要过分看重分数的功利教育机制还在,类似闹剧就会换着花样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