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版:教育周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省内异地高考 福建再出新规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下一期4 版面导航
2011年11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省内异地高考 福建再出新规
2012届本省户籍考生,可任选异地市直接报名参加高考
 

N本报记者 叶琦

本报讯 近日,包括北大、清华等高校专家在内的15名公民联名呼吁取消高考相关户籍限制,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在输入地的升学问题。教育部回应称,一年多以来,有工作组正在研究这一重要问题。随着近年来进城务工人员和人才流动增加,取消高考户籍限制规定,一直是高考改革中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据统计,2010年,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小学和初中就学的人数达到997.1万。

记者从省高招办了解到,2012年高考生报名工作将于今年12月进行,我省2011年已经实行省内考生在异地市参加高考的政策,但当时还叫“异地市借考”。2012届高考报名将于今年12月进行,届时,本省户籍的考生可以在高考报名时自主选择在学籍地还是户籍地报名以及参加考试。

政策:从“跨地借考”到直接报考

在2011年福建的高考大军中,有一支342人的特殊考生群体——他们户籍在福建省内甲地,但本人却就读于省内乙地。2011年高考期间,这342人不用舟车劳顿地赶回户籍地,而是直接在乙地参加高考。这就是2011年福建省高招新政中引人关注的一项——省内户籍的考生可在学籍地高考。

这个令家长们拍手叫好的政策,源于今年福建省的两会提案。据省高招办主任林其天介绍,在今年初的省两会上,不少来自厦门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希望省高招办根据当下社会发展实际,修改一下高考政策,允许那些不在户籍地上学的本省孩子,也可以就地参加高考。到两会结束前,省高招办对提案进行正面回应,表示原则同意在2011年高考时实行“允许跨地借考”。

今年3月14日,省高招办以文件形式,正式作出了关于做好普通高考考生跨县(市、区)借考工作的通知。通知对“跨地借考”的高考生提出了3个条件:一是考生具有借考地二年以上(含二年)高级中等教育学校学籍;二是考生父亲或母亲持有借考地的房产证或暂住证;三是考生父亲或母亲近两年在借考地有纳税或缴交社保的记录。

“今年这还是叫借考。”林主任表示,“从明年起,这些想跨地的考生可直接就在异地报名申请、异地参加高考,再也不用回原籍报名申请了。届时这些繁杂的手续就可以省去不少,考生将会更方便地选择参考地。”

样本:晋江一所民办学校的尝试

四川班、重庆班、安徽班、江西班……2009年,晋江荆山外来工子弟学校尝试为不同学籍的高中生开设专门班级,并聘请生源地教师,使用生源地教材为学生授课。2011年秋季,学校又增加了湖南、湖北、贵州三省高中班和“初一衔接班”。在学校努力下,一些学生还可以在晋江参加高中会考,省去了来回奔波之苦。如今,学校正在努力争取高考生“异地体检”,并期望最终能实现“异地高考”的梦想。

这所外来工子弟学校的创办者温玉泽也是来泉务工人员。1982年,15岁的他来到泉州,经过打拼从建筑工人一直做到工厂老板。他发现每年3月和9月,工人都会回老家帮孩子找学校,有些工人甚至为此辞工回乡,造成缺工,于是他萌发了创办外来工子弟学校的想法。经过教育部门批准后,2005年他创办了学校,先后开设了小学和初中。之后,他又发现,由于外省籍学生必须回乡高考,许多学生到了初三,便不得不回乡备考。

“留住学生,就是留住家长!”温玉泽又萌生了创办异籍高中班的想法。经过多方奔走,他在外省和本地教育部门的支持下,把学生学籍寄放在户籍所在地的民办中学,以合作办学的模式,于2009年先开设了四川、重庆、安徽、江西籍高中教学班,2010年“请”来了四川、重庆的高中会考试卷,举行异地会考,2011年又增设了湖南、湖北、贵州籍高中教学班,并实现六省一市初中、高中教育教学对接,满足了初中学生无缝升学需求。

期待:异地高考免去奔波之苦

据晋江市教育局统计,2011年秋季,晋江全市小学在校生160757人,其中外来生105176人,占65.4%;初中在校生49297人,其中外来生24358人,占49.4%;高中在校生26836人,而外来生只有3256人。不难发现,如果当地初中外来生都回原籍读高中,这是涉及2万多人的一次大迁徙。而这也恰恰从数据角度解释了异地高考的现实需要。

2009年首届异籍高中班学生只有40多人,2010年达到100多人,2011年再次翻倍达200多人……晋江荆山外来工子弟学校用实践证明,泉州在全国首创外省籍学生普通高中班模式,成为有益探索的样本。按照荆山学校董事长温玉泽的计划,实现异地高考的日子并不遥远,“希望是2013年。我们也深知其中的难度,在异地高考涉及试卷的保密、监考等多个环节。但我们确实满心期盼着能有这么一天。”

据了解,2009年入校的学生如今已经读高三,即将面临高考。晋江市、福建省教育部门将和四川、重庆等地的教育部门商讨在晋江进行异地高考的事情。温玉泽介绍说,学校目前正在张罗高考“异地体检”的事情,希望学生们可以在晋江当地有资质的医院体检,再将体检报告寄回家乡就行了,让学生们免受来回奔波之苦。“晋江市一直在努力争取农民工子女的异地高考,但这个不仅仅是一个地方的事情,异地高考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尽量为农民工子女的学习、生活提供便利。”

观点

跨省异地高考仍有难度

目前全国上下关于“异地高考”的呼声越来越高,不过从目前的情况看,跨省异地高考仍有一定难度。

省高招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在我省入学的外省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尚不能跨省借考。具体原因是各省的考务安排和政策、考试内容等都不相同。而且我省已经实行高考自行命题多年,外省籍的考生借考,可能存在阅卷、招生等方面的矛盾。不过,省高招办透露,全国的异地高考还处在酝酿阶段,我省明年是否会实施要视教育部的规定而定。

省内“跨地借考”只是开头

不少业内专家认为,福建省推出的省内异地高考新政策,给省内考生以异地参加高考的方便,体现对考生的人文关怀。事实上,“跨地借考”并非福建独创,类似做法在河南、安徽等一些省市实行过,引起良好反响。2009年,教育部专门对“借考”做出规定,在两地试卷相同的前提下,允许考生在工作或学习所在地的省(区、市)办理借考手续,参加考试。

一省之内的高考考题完全相同,省内招生通常是全省统一投档、录取,因此,省内“异地借考”操作难度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可为何却未能在全国推行呢?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主要有两大原因:首先,教育部的规定并非一个强制的规定,所以,一些省市就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不实行“异地借考”。其次,实行省内跨地市借考,需要一定的人力、精力的付出,一些政府部门可能怕添麻烦,于是还是按照户籍属地原则操作高考报名、组考。

熊丙奇表示,去年7月颁布的我国《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到,要“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这是相比“省内异地借考”难度更大的“跨省异地借考”,考生面临考卷不同、各地录取机会不同等现实难题。由此可见,要探索“跨省异地借考”,必须首先解决好“省内异地借考”,如果省内异地借考这一难度颇小的措施都难以推行,就难以指望“跨省异地借考”了。

□相关链接

15名公民向温总理联名建议:

提供完整学籍即可就地高考

近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在内的15名公民联名向温总理写建议书,提请国务院审查并修改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呼吁取消有关“学生在户籍所在地报名参加高考和招生”的规定。建议书称,从长远来看,高考户籍限制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是由2002年以后全面实行的高考“分省命题”造成的。一旦取消“分省命题”、恢复统一高考,高考户籍问题将自动消失。

他们认为,放开居住地高考之后,一些原本留守户籍所在地的儿童将随父母到人口输入地就学,从而给常住地的教育资源带来一定压力。但是只要合理设置参加高考的门槛,取消高考户籍限制对人口流入地带来的教育资源压力有限,完全处于人口流入地的容纳能力范围之内。

这份建议书提出,废止教育部关于高考户籍限制的规定,将高考报名条件改为考生的学籍所在地,只要考生提供在当地接受完整高中教育的学籍证明,就可以在当地报考。

他们分析称,取消高考户籍限制之后,即使短期内一些大城市教育资源不能满足新移民的需求,只要放开社会办学,市场提供的教育服务应很快能够弥补政府的不足。

建议措施(部分)

*立即废止关于高考户籍限制的规定,将高考报名条件改为考生的学籍所在地。

*督促教育部尽快研究制定统一高考方案,在近年内实现全国统一高考。

*要求教育部研究制定平等招生方案,促使部属高校不断降低本省市考生的录取指标比例,最终完全取消大学招生的地域歧视。

建宇漫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