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据新华社电
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以来,截至目前近20年时间,载人航天工程已花费350亿元人民币。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10月30日在酒泉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目前的规模是适度的,并没有超越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而是脚踏实地按科学规律办事。
与经济同步规模适度
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数字表明,从载人航天工程启动到2005年完成神舟六号飞船发射,即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第一步时,工程总花费约200亿元人民币;从2005年载人航天第二步开始实施到目前为止,工程花费约150亿元人民币。
周建平说,中国载人航天20年的花费“不及美国一年的投入”。近年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每年的预算大概在170亿到180亿美元,俄罗斯不断加大投入,欧洲和日本也保持了平稳发展的态势。
“我们这些年的发展的确很快,但这是相对于过去规模小、发展慢而言的。”周建平说,目前中国经济总量居全球第二,“如果把航天看成一个工业体系,与国家经济同步发展也是正常的”。
发射成功率全球领先
“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发展快的同时高度重视可靠、安全。虽然也有过失败,但中国航天十几年来的发射成功率在全球是比较领先的。”他说。
航天发射是一项高风险科技活动。据统计,1990年以来,世界航天发射1600多次的成功率约为93.7%。近期,国际上的航天发射活动相继出现了一些挫折。
发射神舟八号无人飞船为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49次飞行。
载人航天工程发言人武平说,中国航天前130次发射成功率约为94.4%。失败案例如1992年3月22日,中国西南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为澳大利亚发射一颗通信卫星,发射因火箭故障紧急中止。最近一次失败为2011年8月18日,“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实践十一号04星”,火箭飞行过程中发生故障,卫星未能进入预定轨道。
去年发射量世界第二
2010年,中国完成了15枚火箭、20颗卫星的发射任务,总发射量仅次于俄罗斯,与美国并列世界第二。然而,周建平说,中国在运载能力、空间应用等方面与航天强国还有差距。
周建平强调,独立自主是中国航天发展的重要原则。中国航天通过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发展,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技术体系和创新体系。
周建平说,高效、经济是中国载人航天的特点。“天宫一号不仅是验证交会对接技术的平台,还是一个空间实验室,在轨运行期间将进行各种实验,可以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相比美、俄每次都需要发射两艘飞船进行一次对接,中国一个目标飞行器与3艘飞船先后对接的“1+N”模式,减少了2次发射,显著降低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