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惠铭生
近日,中国伦理学会慈孝文化专业委员会开展的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在北京启动。该工程旨在青少年中开展孝文化普及教育,计划通过5年时间培养百万名孝子。相关负责人称主要针对4岁至6岁孩子的特点,把孝心培养教育融入到生活中。(10月30日中广网)
这段时间,深圳市公务员廖天野殴打父母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在这个节骨眼上,有机构推出孝子培养工程,的确很吸引眼球。但问题是,孝子也能像商品那样批量生产么?
看该学会的“成长与孝道”专题调研成果,就让人觉得缺乏说服力:孩子的孝心与其学习关系密切,学习成绩好的有孝心,而诸如有网瘾的青少年,有孝心的寥寥无几……这样的调查结论,或许是该学会制定孝子培养工程的初衷,但它是经不起推敲的。
众所周知,孩子是否有孝心,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家庭教育与父母的言传身教。贫穷家庭、缺少知识的家庭涌现出来的孝子,未必比富裕家庭、知识家庭少。还有,4至6岁的孩子还处于懵懂时期,人生观尚未成形,谁敢断言“中华小孝子”长大以后不会变质?廖天野就是最好的反面典型,小时候他一直很懂事听话,学习优秀,是北大硕士,可工作后居然道德沦丧,为千夫所指。
笔者不反对孝道教育从娃娃抓起,而是反对花架子工程,这样只会适得其反,使源远流长的孝道庸俗化。有什么样的教育与社会环境,就造就什么样的孩子,假如父母不孝,社会孝道不彰,“孝子培养工程”注定只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想让我们的孩子有孝心吗?那好办,请成年人率先垂范,给孩子提供滋养孝道的良好土壤。不然,“中华小孝子”工程除了劳民伤财或让一些机构谋利外,我们想不出它还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