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0版:财经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网购冲击光合作用骤停
听台上于丹教“幸福”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1年11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台下坐满千名企业家
听台上于丹教“幸福”

于丹解读幸福之道
 

N本报记者 林可 包华 文/图

本报讯“在有福之州,品一抹香茶,望青山葱茏依旧,身在福州就已经具备了幸福指数的物质基础了。”上周日上午,福建会堂座无虚席,1000多名企业家聆听应邀来榕的北大教授于丹解读幸福之道。

为什么不幸福?

“不少企业家多困惑和烦恼,常常无法找到幸福的密码,是由于他们角色的多元化,无法洞悉自己生命的短板。”于丹说,每个人都有三种角色,职业角色、伦理角色和自我角色,经营不好导致失衡就会不幸福,如何平衡就要坚守底线,每天不断内省。首先,想想你对自己的职业角色是否忠诚?第二,想想自己是否对朋友讲信用?第三,是问我们生命的自我角色,你成长了吗?

什么才是仁?

于丹坦言,2011年是质疑年,也是拷问良知与深究诚信的一年,先是春季的食品安全危机,夏季红十字会信任危机,秋天则小悦悦事件,社会的底线是什么?一些人多用脑盘算,而少在乎将心比心。

“两人成仁,企业家最大的‘仁’不是做大企业后的捐赠。”于丹说,“仁”是“己欲利而利人,己欲达而达人”。要做到“仁”,归纳为五个字,即“恭、宽、信、敏、惠”:“恭”,推己及人,将心比心;“宽”,大企业要有大格局,不能局限于小事而斤斤计较;“信”,企业无信最终自会消亡;“敏”,企业在危机中要变通调整;“惠”,在精神价值上不断肯定别人的价值,在物质利益上舍得和别人分享。

为什么喝茶?

“在茶馆里品茶的人们也太忙了,不是讲工作,就是谈生意,只有谈到口干时才喝上一口茶,那不是品茶。”于丹说,古时喝茶是一种雅趣,而如今斗茶,比谁的茶价位高,没有人把品茶当作一项恭敬的、心思澄澈的主体的事。于丹还借用清代大戏剧家李渔的“且停亭”的故事说,茶等外在的形式,都是我们人生路上的一个个“且停亭”,可以帮助我们“且停停”,不断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省。

 
3上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