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朱敏敏
本报讯 今年5月,家住福州仓山的郑女士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永泰老乡鲍某。聊天中,郑女士表示对孩子现在就读的学校不太满意,想把孩子转入仓山某重点小学,但没门路。鲍某称有熟人,可以帮忙。
之后,鲍某先后以“请吃饭”、“送人情”、“打点学校领导”等理由,要求郑女士先后两次,通过银行向指定账户汇款5000元。
8月底的一天,鲍某称事情搞定了,叫郑女士可以去取入学通知单了。当被问及去何处取通知单时,鲍某的态度来了180度的大转弯,他说,孩子进不了这所名校了,钱过几天还。一个多月后,还不见鲍某还钱。昨日,鲍某的电话成了“空号”,郑女士意识到受骗了,报了警。